2025年《廣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粵港澳全面合作總體方案》(簡稱《南沙方案》)迎來第一階段性目標檢驗,引起廣泛關注。全國政協提案委員會副主任、工聯會理事長黃國接受南方財經全媒體集團全國兩會報導組的採訪,回答有關《南沙方案》的議題。
黃國表示,南沙與香港的關係是「灣區核心」與「國際窗口」的深度融合,既要提升整體競爭力,也要促進港澳長期繁榮穩定。
《南沙方案》實施以來雖在制度銜接、產業協同等方面取得進展,但對照「面向世界」的戰略定位仍存不足,需要重點突破。另外,還存在跨區域協調機制效能受限,職業教育協同存在制度性障礙以及醫療領域規則銜接滯後等方面的不足。這也是我作為全國政協委員重點關注的議題,希望促進大灣區內部資源整合與協同發展。
對於解決方案,黃國提出具體建議,要加快取得更多標誌性成果。例如推出粵港澳遊艇自由行等,讓《南沙方案》加快取得更多實質性突破,發揮示範作用。此外,他提出試行「南沙—香港」培訓體系,擴展職業技能互認。因為《南沙方案》提到,「鼓勵港澳職業教育培訓機構與內地院校、企業、機構合作,建立職業教育培訓學校和實訓基地。」不少有意落戶南沙的香港培訓機構,因欠缺校舍和資金資助等而卻步,職業技能互認不足亦成為建立聯合培訓體系的阻礙。培訓體系可以由香港負責理論授課,南沙負責實訓,學員畢業可獲內地及香港認可專業資格。
《南沙方案》還提到,「支持港澳醫療衛生服務提供主體按規定以獨資、合資方式設立醫療機構。參照香港大學深圳醫院投資運營管理模式,在南沙建設由地方政府全額投資、引進港澳現代化管理模式的大型綜合性公辦醫院。」對此,黃國表示,由於醫療資歷認證不完全接軌,阻礙了醫護人才流動。建議南沙先行先試,容許香港醫生、 牙醫、護士等免試長期執業。
黃國還提出,深度落實《南沙方案》需要打通諸多堵點,包括解決人才和資金流動,以及學歷、資歷、牌證互認等問題。希望通過以上措施,嘗試破解規則對接、資源流動與協同創新難題,加速實現《南沙方案》中期目標,為粵港澳大灣區高質量發展提供南沙範例,在科技創新、產業發展和民生領域上為港澳居民提供新的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