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总体方案》(简称《南沙方案》)迎来第一阶段性目标检验,引起广泛关注。全国政协提案委员会副主任、工联会理事长黄国接受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全国两会报导组的採访,回答有关《南沙方案》的议题。
黄国表示,南沙与香港的关系是「湾区核心」与「国际窗口」的深度融合,既要提升整体竞争力,也要促进港澳长期繁荣稳定。
《南沙方案》实施以来虽在制度衔接、产业协同等方面取得进展,但对照「面向世界」的战略定位仍存不足,需要重点突破。另外,还存在跨区域协调机制效能受限,职业教育协同存在制度性障碍以及医疗领域规则衔接滞后等方面的不足。这也是我作为全国政协委员重点关注的议题,希望促进大湾区内部资源整合与协同发展。
对于解决方案,黄国提出具体建议,要加快取得更多标志性成果。例如推出粤港澳游艇自由行等,让《南沙方案》加快取得更多实质性突破,发挥示范作用。此外,他提出试行「南沙—香港」培训体系,扩展职业技能互认。因为《南沙方案》提到,「鼓励港澳职业教育培训机构与内地院校、企业、机构合作,建立职业教育培训学校和实训基地。」不少有意落户南沙的香港培训机构,因欠缺校舍和资金资助等而却步,职业技能互认不足亦成为建立联合培训体系的阻碍。培训体系可以由香港负责理论授课,南沙负责实训,学员毕业可获内地及香港认可专业资格。
《南沙方案》还提到,「支持港澳医疗卫生服务提供主体按规定以独资、合资方式设立医疗机构。参照香港大学深圳医院投资运营管理模式,在南沙建设由地方政府全额投资、引进港澳现代化管理模式的大型综合性公办医院。」对此,黄国表示,由于医疗资歷认证不完全接轨,阻碍了医护人才流动。建议南沙先行先试,容许香港医生、 牙医、护士等免试长期执业。
黄国还提出,深度落实《南沙方案》需要打通诸多堵点,包括解决人才和资金流动,以及学歷、资歷、牌证互认等问题。希望通过以上措施,尝试破解规则对接、资源流动与协同创新难题,加速实现《南沙方案》中期目标,为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提供南沙范例,在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和民生领域上为港澳居民提供新的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