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今天(3月5日)上午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召開,國務院總理李強作政府工作報告。工作報告中表示,要全面準確、堅定不移貫徹「一國兩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針,維護憲法和基本法確定的特別行政區憲制秩序,落實「愛國者治港」、「愛國者治澳」原則。支持香港、澳門發展經濟、改善民生,深化國際交往合作,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保持香港、澳門長期繁榮穩定。
全國政協提案委員會副主任、工聯會理事長黃國表示,作為全國政協委員一份子,將繼續凝聚社會各界力量,充分發揮香港獨特優勢,緊扣國家戰略需求,以務實行動推動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聚焦推動大灣區規則銜接和機制對接,助力醫療、安老、職業教育等民生關鍵領域深化協同發展,透過政策聯動、資源整合和試點突破,探索可行的民生問題解決方案,切實提升市民幸福感和獲得感!
報告回顧2024年工作,面對國際變局與國內改革發展重任,我國堅持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全年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順利完成。「穩」的態勢鞏固延續,「進」的步伐堅實有力,實現了經濟社會發展全方位突破。新質生產力培育成效顯著,數字經濟、綠色經濟等創新引擎持續發力,戰略性新興產業對經濟增長貢獻率創歷史新高,國家綜合競爭力在全球產業鏈深度調整中展現出強大韌性。進一步來說,在改革開放深化進程中,發展成果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2024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長5.1%,民生保障水準顯著提升,生動踐行了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這些成績為「十五五」規劃實施打下堅實基礎,為應對未來挑戰積累了寶貴經驗。
面向複雜多變的國內外環境,政府工作報告科學謀劃發展路徑,設定2025年國內生產總值增長5%左右的預期目標,並再次提及「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增長同步」,將發展紅利切實轉化為民生福祉。在港澳工作領域提出「深化國際交往合作,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戰略部署,這正是香港「內聯外通」的關鍵優勢。「深化國際交往合作」更是顯示出中央對香港鞏固國際化優勢的戰略導向,這既彰顯中央對香港獨特地位的高度重視,也對其在新時代持續發揮國際橋樑作用寄予厚望。
報告指出「就業是民生之本」,就業作為民生基礎需持續完善「就業優先」政策,透過提升崗位供給質量與勞動者權益保障水準,推動實現充分就業。對於新業態發展,須強化靈活就業者權益保護機制,擴大職業傷害保障試點範圍。香港當前勞動市場面臨的問題與國家發展進程緊密相連,需與國家協力突破難點,落實報告中「讓多勞者多得、技高者多得、創新者多得」的要求。
完善就業政策、推動充分就業,以及落實多勞者技高者創新者多得,國家的理念和措施值得特區政府借鏡,令香港的廣大打工仔和基層群眾在國家現代化進程中同步向前,而不會掉隊。我們作為香港最大勞工團體:工聯會 將會一如既往為勞工基層繼續打拼。
報告還提到,今年將推行大規模職業技能提升培訓行動,「推進職普融通、產教融合,增強職業教育適應性」,這對香港教育改革具有重要啟示。在建設「八大中心」及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背景下,本地教育體系需優化產教銜接,透過課程改革與產業實踐深度結合,確保人才培養精准對接市場需求,為青年創造更具競爭力的職業發展空間。
為此,黃國表示,會著力促進灣區職業教育協同發展,進一步推動灣區經濟發展的人力培養。灣區職業教育可依託香港優勢,在制度開放、技術融合與文化認同的協同推進下,打造成為「內聯外通」的示範樣本。這種模式既強化區域資源整合,又促進國際標準對接,形成雙向聯通的職業教育發展路徑。
黃國說,2025年正值「十四五」規劃進入衝刺收官的關鍵階段,同時也是擘畫「十五五」新藍圖的戰略機遇期。作為全面深化改革向縱深推進的攻堅之年,這一特殊歷史節點不僅承載著國家發展承前啟後的重大使命,更為「一國兩制」偉大實踐行穩致遠注入了新的時代內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