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國政協十四屆三次會議3月4日下午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開幕,全國政協主席王滬寧代表政協第十四屆全國委員會常務委員會作工作報告,其中多項內容涉及香港進一步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和灣區融合。
報告指出,過去一年政協常委會緊扣國家發展核心任務,聚焦全面深化改革與高質量發展議題,圍繞構建高水準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推進文化自信自強、實施自貿試驗區提升戰略等重點領域開展協商議政。在對外開放層面特別強調了香港在建設更高水準開放型經濟新體制中的獨特作用。
全國政協常委、副秘書長蔣作君代表政協第十四屆全國委員會常務委員會作提案工作情況的報告,在聯繫群眾方面,提及「在提出提案中加強選題協商,突出界別特色優勢,引導委員加強與界別群眾的聯繫,通過提案反映群眾意願呼聲」。在職業教育方面,提及「加強中小學教師隊伍建設、建設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優化高等教育佈局等提案,有力助推深化教育綜合改革相關舉措的落實。」
我們一直關注和促進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過去一年,灣區有長足發展。以南沙為例,自2022年6月《南沙方案》實施以來,南沙作為粵港澳大灣區制度型開放的核心平台,在制度創新、產業協同、民生融合等領域取得進展。然而,在進一步推動灣區建設上,南沙方案的進度仍有加快的空間,建議在跨區域協調機制效能,職業教育協同及醫療領域規則銜接這幾個較滯後的方面,通過督辦南沙方案深度落實來加快融合。
在市民關切的民生方面,黃國倡議進一步深化大灣區醫療安老合作,促進「內聯外通」,在制度體系的銜接和聯通方面,建立一致的醫院認證標準;深化大灣區兩地安老服務合作上商討建立統一、完整和清晰的安老院舍評選服務標準體系,監管服務品質和加強相關從業人員的培訓和認證。
在反映群眾意願和呼聲方面,特別是過去兩年工聯會收到港人通過找換店作跨境匯款後資金和銀行戶口被凍結的求助增至逾220宗,因需要向公安提供證明或到內地協助調查,令求助者憂困和無助,不少涉及離港甚遠的省市,更感艱難和困擾。故此,建議建立港人在內地遇事的求助機制。黃國在過去一年多,通過發揮全國政協委員的雙重積極作用,為不少求助者反映這方面的困難,為一些港人解凍了戶口。
對於職業教育方面,黃國建議建立粵港澳大灣區新質生產力職業教育培訓學校和實習基地,為促進灣區職業教育協同發展,進一步推動灣區經濟發展的人力培養。相信通過制度性開放、技術性融合和文化性認同等方面的突破,灣區職業教育通過香港可以成為“內聯外通”的實踐範例,助推內地技能人才走出去,發揮“香港動能”和國際聯繫之優,貢獻國家現代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