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港夏季越趨炎熱,2022年7月更成為天文台有記錄中最酷熱的月份,在8月份更有保安工友於工作期間懷疑因中暑不治的情況。工聯職安健協會(下稱協會) 認為工友在酷熱天氣下工作,已成為一項急需解決的職業安全健康問題。
協會得悉勞工處最近提出新《預防工作時中暑指引》,並作出公眾諮詢,協會對此表示歡迎,認同此舉為加強僱員在酷熱天氣下工作保障踏出重要的第一步,然而協會對處方提出的諮詢文件內容仍有不少意見,故向處方提出以完善《預防工作時中暑指引》,減少中暑帶來的意外。
首先,協會認為指引中在「暑熱指數」外仍應保留溫度作參考標準,現時指引中提及將以「暑熱指數」替代溫度,作為酷熱天氣下工作及休息安排的衡量指標,協會恐不足以反映僱員工作環境的真實性。根據天文台資料,現在全港的「暑熱指數」監測站只有雙魚河和京士柏兩個地方,但僱員在本港不同地區工作,會面對不同天氣及環境因素,監測站只能反映香港兩個地點的熱壓力情況,所能適用的範圍有不少局限性。協會認為處方若企圖以暑熱指數替代溫度應作出更多的研究,應和天文台合作設立更多的監察點,研究不同地區暑熱指數與環境的聯繫及實際應用。
協會認為溫度作為僱主及僱員長久以來一直使用的衡量標準,更為僱主及僱員接納和理解,而在世界其他地方亦大都以溫度作標準,少有單以「暑熱指數」作為主要參考標準的例子。協會建議可參考廣東省政府於2012年實行《廣東省高溫天氣勞動保護辦法》,當中有提及如氣溫在35度至36度時,則採用輪休方式及縮短連續工作時間。37度至38度,全天戶外露天工作時間不得超過6小時,而中午12時至下午4時應當暫停戶外露天工作等。
另外協會亦認為「通風設備」的安排,尤其在酷熱天氣下,是一項減低僱員中暑機會的重要措施。僱主有責任為一些在高溫下戶外工作,又或是不通風,以及接近密閉的工作空間作出事前風險評估,以及必須提供適當的通風設備,改善僱員在酷熱下的工作環境。而指引中也應對「通風設備」訂立標準,如吹風機、噴霧風扇、掛腰風扇等的通風設備,然而指引中並未提及標準,執行上易造成漏洞。
而《預防工作時中暑指引》諮詢文件的附表中對休息安排的指引,協會認為實在過於繁複,諮詢文件中以三個附表分列不同情況下僱員的休息時間安排,容易引起勞資雙方因各自不同的理解而起紛爭。最後只會令僱主有藉口不執行有關指引。協會認為指引中應考慮這方面的問題,以及簡化附表中的休息安排。
最後,協會認為勞工處應站在確保工人安全健康的立場下,儘快以立法方式加強保障僱員,面對2022年的酷熱天氣情況、工友持續出現中暑病況,甚至因中暑而致死的實況,相信已足夠反映現有法例並不能保障本港僱員的生命。政府比較急需立法強制僱主執行的項目,例如僱主必須為工作環境作風險評估、提供充足且合適的防暑物資,與及適當的休息時間及停工安排等,以保障工友應有的安全健康工作環境。同時處方應在向大眾宣傳上要有所加強,增加僱主和僱員對這方面的職安意識,減少中暑帶來的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