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港夏季越趋炎热,2022年7月更成为天文台有记录中最酷热的月份,在8月份更有保安工友于工作期间怀疑因中暑不治的情况。工联职安健协会(下称协会) 认为工友在酷热天气下工作,已成为一项急需解决的职业安全健康问题。
协会得悉劳工处最近提出新《预防工作时中暑指引》,并作出公众谘询,协会对此表示欢迎,认同此举为加强僱员在酷热天气下工作保障踏出重要的第一步,然而协会对处方提出的谘询文件内容仍有不少意见,故向处方提出以完善《预防工作时中暑指引》,减少中暑带来的意外。
首先,协会认为指引中在「暑热指数」外仍应保留温度作参考标准,现时指引中提及将以「暑热指数」替代温度,作为酷热天气下工作及休息安排的衡量指标,协会恐不足以反映僱员工作环境的真实性。根据天文台资料,现在全港的「暑热指数」监测站只有双鱼河和京士柏两个地方,但僱员在本港不同地区工作,会面对不同天气及环境因素,监测站只能反映香港两个地点的热压力情况,所能适用的范围有不少局限性。协会认为处方若企图以暑热指数替代温度应作出更多的研究,应和天文台合作设立更多的监察点,研究不同地区暑热指数与环境的联繫及实际应用。
协会认为温度作为僱主及僱员长久以来一直使用的衡量标准,更为僱主及僱员接纳和理解,而在世界其他地方亦大都以温度作标准,少有单以「暑热指数」作为主要参考标准的例子。协会建议可参考广东省政府于2012年实行《广东省高温天气劳动保护办法》,当中有提及如气温在35度至36度时,则採用轮休方式及缩短连续工作时间。37度至38度,全天户外露天工作时间不得超过6小时,而中午12时至下午4时应当暂停户外露天工作等。
另外协会亦认为「通风设备」的安排,尤其在酷热天气下,是一项减低僱员中暑机会的重要措施。僱主有责任为一些在高温下户外工作,又或是不通风,以及接近密闭的工作空间作出事前风险评估,以及必须提供适当的通风设备,改善僱员在酷热下的工作环境。而指引中也应对「通风设备」订立标准,如吹风机、喷雾风扇、挂腰风扇等的通风设备,然而指引中并未提及标准,执行上易造成漏洞。
而《预防工作时中暑指引》谘询文件的附表中对休息安排的指引,协会认为实在过于繁复,谘询文件中以三个附表分列不同情况下僱员的休息时间安排,容易引起劳资双方因各自不同的理解而起纷争。最后只会令僱主有藉口不执行有关指引。协会认为指引中应考虑这方面的问题,以及简化附表中的休息安排。
最后,协会认为劳工处应站在确保工人安全健康的立场下,儘快以立法方式加强保障僱员,面对2022年的酷热天气情况、工友持续出现中暑病况,甚至因中暑而致死的实况,相信已足够反映现有法例并不能保障本港僱员的生命。政府比较急需立法强制僱主执行的项目,例如僱主必须为工作环境作风险评估、提供充足且合适的防暑物资,与及适当的休息时间及停工安排等,以保障工友应有的安全健康工作环境。同时处方应在向大众宣传上要有所加强,增加僱主和僱员对这方面的职安意识,减少中暑带来的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