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造业议会今日公布人力预测报告,预计未来十年的建造业的总工程量可达每年3,000亿港元水平,与此同时到2027年亦将有5.5万个人力空缺。工联会权益委员会(下称「工联权委」)认为工程量增加是好事,但面对大量的空缺,政府及业界应善用未来四年时间,作出有效及前瞻性的规划,透过改善业界的职安及工作环境、推广业内创新科技应用、加强培训招聘及宣传工作,新入行工友以「月薪制」稳定收入,把建造业打造成有专业、技术,具发展前景的行业,令市民相信「工字可出头」,吸纳新力军投身建造行业,填补业界的人力资源缺口。
事实上,本港仍有大量潜在的劳动力可发掘。根据建造业议会的数字,註册工人的总数约有60多万,当中熟练技工更有20万,再加上建造业的失业率4.8%,高于平均水平,政府应优先确保本地工人日日有工开。另外,对于不爱文理商学的青年,政府亦可提供职业专才教育,为初、高中毕业或离校的学生提供职业培训的机会,培养行业所需的人手。
改善业界工作环境 加强职安保障 重新打造建造工人形象
建造业的工作条件一直为人诟病,尤其是职业安全问题及地盘环境欠佳。据资料统计,去年一共发生22宗致命工业意外,夺去了27名工人的宝贵性命。政府急需正视建造业工业意外频生的问题,儘早通过调升职安罚则的修例,加强条例的阻吓力,杜绝工业意外发生;同时,业界也应改善地盘的工作环境,包括提供躲避处、卫生的洗手间、稳定的食水供应及清洁洗澡设备等等,令工友能在安全、合理的环境下工作。
此外,政府多投放资源在宣传推广上,改变坊间对建造业「搬搬抬抬」、「地盘佬」的固有形象,塑造建造业为专业及具发展前景的职业,除吸引香港市民入行外,也能为新来港及少数族裔人士提供多一个就业选择。
善用创新科技提速提效 缓解人手紧张
对于建筑工程大增,人手暂时短缺,建议政府大力推广创新科技将建筑工程提速提效,如组装合成建筑法及建筑信息模型。其中组装合成透过「先装后嵌」的概念,楼宇组件在送达工地前已大致完成,省却现场施工的程序,降低对劳动力资源的需求。此外,业界亦应活用建筑信息模型,用电脑预演建筑的效果,减低建筑过程的不确定因素,提升生产力及准确度。
加强招聘培训工作 新入行工人以「月薪制」包底
面对劳动力短缺,政府更应增拨资源加强职业培训工作,与再培训机构合作,有多少市民想接受培训,便悉数开办足够的培训课程,做到「愿培训尽培训」,令更多有意入行的市民能有效掌握专业技能。
同时,政府及业界也应推动「先聘请,后培训」,提供就业培训一条龙服务,并引入「月薪制」为初入行的建造新力军包底,解决新人入行难问题及提供入行初期的收入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