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低工资委员会(低资会)即将开会,商讨2023年最低工资水平,今日(8月26日)工联会权益委员会(下称「工联权委」)联同相关行业工会代表在政府总部门外请愿,促请劳福局官员在会议上,发挥自身作用,除平衡各方观点外,亦勿忘保障社会上收入最低的一群「底层劳工」免受剥削,将最低工资调升至合理水平,确保工资的升幅可追过通胀、高于综援。
工联权委主任丘燿诚强调,设立最低工资的原意是为了防止工资过低,从制度上保障无议价能力的「底层劳工」,确保他们的工资免受蚕食,辛劳的付出能得到合理的回报,捍卫属于劳动者的尊严。但最低工资水平去年遭冻结后,一直维持37.5元,不但跑输通胀,更远低于综援水平。加上疫情影响,领取最低工资的工友仅勉强应付日常生活,更別说养家活儿。工联权委重申,绝不接受冻结或微调最低工资。
加风掀起 低资水平需调整
「冻薪」的四年间,通胀压力不断升温。丘燿诚补充,自2011年5月至2022年6月,甲类消费物价指数累计升幅36.38%,而同期最低工资的金额累计升幅仅为33.9%,落后约2.5个百分点,可见最低工资水平未能跑赢通胀。此外,最低工资甚至低于综援水平,目前4人家庭平均每月综援金额为$16,975,但一对赚取最低工资的夫妇却只有15,600元。由此可见,现时最低工资水平过低,有调整的必要。
香港护卫及物业管理从业员总会副主席王志雄表示,各项的公共服务相继加价,包括10月即将调整的公屋租金,在疫情下,亦需额外增加支出购买防疫物资,令领取最低工资的工友捉襟见肘。需知道领取最低工资的「底层劳工」,部分属低学歷、低技术、高龄的弱势社群,他们欠缺议价能力,往往只能透过最低工资的调升,而获加薪的机会。但「冻薪」的决定及通胀蚕食了他们微薄的工资,出了半斤力,未能获得八两的等价回报,是一个不公义的社会。
早前不少大型企业,及公共机构陆续公布加薪幅度,如港铁加薪不少于3%、九巴及龙运全体加薪3.5%等等。香港环保物流及清洁从业员协会理事蔡英表示,在疫情下,清洁员是最辛劳、风险最大、工作量大增的前缐劳动者,政府更应给予正面回应,以肯定他们在疫下的付出。
最低工资非「糖衣毒药」
坊间有说法指最低工资是「糖衣毒药」,会制造通胀、扼杀就业机会云云。但实际上,在最低工资制度落实后,2011年及2012年的失业率分別为3.4%及3.3%,2018年更是2.9%的极低水平,相当于全民就业。而香港的整体通胀自法定最低工资实施以来大致温和,过往四次调升法定最低工资水平并未对整体通胀构成明显压力,通胀是由众多因素叠加而成的,而法定最低工资仅是其中一项因素,不应过分聚焦。
权委主任丘燿诚补充,「涟漪效应」是其中一个反对的理由。有意见认为一旦最低工资调升,其他较高薪的员工也会要求加薪,捆绑式推高所有层级员工的工资,使营运成本大增。但现时市场工资已远超最低工资,即使效应存在亦只是影响甚微,不应仅因此就牺牲「底层劳工」的权益,合理调升才能更好发挥最低工资的「保底」作用。
设保底机制 按不低于通胀调整
国家主席习近平于七一讲话中提到,希望「让每位市民都坚信,只要辛勤工作,就能够改变自己和家人的生活。」然而,最低工资水平却与习主席期望的社会背道而驰,最低工资是肯定劳动价值的最基本一环,政府更要做好相关工作。若然最低工资退思会未能达成共识,政府应设保底机制,行政长官与行政会议理应按不低于通胀进行调整,保障「底层劳工」免受市场剥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