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过度开放 导致权益受损
政府对外谈判须保障工人饭碗
(2005年12月7日)
香港建造业总工会(建造工会)及香港印刷业工会(印刷工会)联同工联会权益委员会(权委)举行记者招待会,直指香港对外开放市场过度及乏序,促政府必须以保障本地工人就业权益为首要谈判条件。
政府於1997年签署世贸《政府采购协议》(协议),由於门槛订得太低,加剧失业情况。以建造业为例,凡超过5200万港元的政府及公营机构工程须向外招标,不少工程合约被非本地公司投得。政府《物料供应及采购规例》规定亦列明,凡超过130万港元的政府服务及货物(包括印刷业)合约,均须全球招标。基於成本差异,导致香港工序流失,本地工人饱受失业之苦。
价低者得在审批合约中占分极高,部份合约评分更高达60-70%。由於竞争激烈,以低价抢标的承判商把经营成本转嫁到工人身上,并促成克扣、欠薪等剥削。建造业因价低者得制度导致分判过滥,工人惨遭盘剥。加上协议的冲击,承建商采用成本较低的内地预制组件,影响本地工人的就业机会。
香港印刷业同时作为全球四大印刷中心及唯一坚守留港的制造行业,但行头正不断萎缩。按政府统计处资料显示,1997至今年6月,在港的印刷机构与雇员数目分别下降17.5%与16.0%。
建造工会、印刷工会及权委促请政府重新检讨政府相关的采购政策,并加入多条保障本地工人权益的条文:
1. 规定最少一半工序留港生产,创造就业
建造业:政府须修改世贸《政府采购协议》,为建造工程引入豁免条款;
印刷业:政府应主动修改内部规例,规定把印刷业最少一半工序留港生产。
2. 检讨价低者得审批制度
价低者得政策已为社会带来沉重代价,故促请政府加入其他评分要素,譬如留港生产、聘用本地工人等,促进中小企发展,保障本地工人就业机会。
3. 制订创造竞争力的优惠政策
政府应积极制订明确的工业政策,加强对业界提供优惠,包括推出贷款、用地及税务优惠、人才培训等,吸引厂家回流,创造职位。
从事预制组件工场工人多年的刘官新,因工场北移而被迫沦为地盘散工。五十八岁的他慨叹是价低者得及市场过度开放的牺牲品:「十多年前我在预制组件厂工作,当时月薪约一万二千元,入息较为稳定,不过工场北移,被迫转做散工后,每日只能赚取三、四百元收入,而且并非每天也有工开,职业生活并不稳定。」 刘官新表示,若果政府指定承办商将一定比例的工序留港生产,相信会令多个预制组件工场重开,可有效纾缓建造业严重的失业情况。 权委副主任冯坚础补充,全盛时期预制组件工场散布在元朗、上水古洞、大埔林锦等地区,部份工场聘用数十至过百人手,专门生产大型组件,堤围及明渠渠桶物料等。如果政府接纳建议,即使细如路砖的建造物料也在港生产预制,可以开创很多职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