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工聯會人大、政協提案和社情民意內容
提案1:關於加強粵港醫療跨境合作,推動醫療福利可攜,促進大灣區進一步融合的提案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明確提出要共用發展,改善民生,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準,加大優質公共產品和服務供給,不斷增強大灣區居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香港醫療出現看病難、成本高的問題突出,建議通過加強粵港醫療跨境合作,推動醫療福利可攜,購買內地醫療服務,便利香港人在大灣區三甲醫院就醫,分享大灣區建設紅利,凝聚人心,進一步推動香港融入大灣區發展。
加強粵港醫療跨境合作,有助紓解香港醫療服務不足,讓港人患病能夠得到及時治療,亦大為方便於大灣區居住的港人就近醫治,為香港居民在內地學習、就業、創業、生活提供更加便利的條件,受惠大灣區建設,有利爭取人心回歸工作。同時,加強兩地醫療交流合作,有助推動提升大灣區整體醫療服務水準,一舉多得。
提案2:關於完善粵港兩地緊急救護服務建議
隨著粵港澳大灣區有序推進,大灣區城市間的人流、物流持續顯著上升,有需要因時制宜地及按實際情況調整和配合兩地人民的需求,例如內地及香港兩地居民與日俱增的醫療需求,事實上,內地港人如在內地發生緊急性的醫療需要,一般都會安排救護車護送回港就醫;而在香港出行的內地居民反之亦有相同需要。惟目前香港特區與內地尚未設立一套妥善的跨境緊急救護服務,無法讓內地及香港兩地居民能在大灣區得到最快、最優質的治療。
以內地港人為例,當深圳的醫院確定病人的情況允許進行轉移時,會讓病人搭乘內地救護車抵達口岸,香港救護車在口岸進行對接將病人轉移至香港醫院,唯獨港珠澳大橋口岸,沒有設立相關的救護車對接機制,致使在粵西城市的香港病人,當使用救護車護送回港時,需繞經虎門大橋前往深圳灣口岸,過程耗時較長,對爭分奪秒的病人而言,徒添了不必要的風險。
建議:粵港兩地政府磋商成立“粵港跨境救護車服務計劃”,商討建立一套兩地救護車雙向流動的機制,並儘快開放和建立港珠澳大橋口岸救護車交接機制。
提案3: 關於開辦大灣區職業培訓學院,提供粵港澳職業資格互認的建議
《國家“十四五”時期教育強國推進工程實施方案》指出深化人力資源供給改革,提升教育服務經濟社會發展能力的迫切需求。在職業教育產教融合方面明確建設目標,即推動職業院校、應用型本科高校面向經濟社會發展需求,加強產教融合實訓基地建設,帶動職業教育、高等教育整體提升,更好服務實體經濟發展。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對此既有迫切需求,同時又是天然的實訓基地,即有充分的條件培養人才,又充滿機遇留住人才。希望能有更多的香港青少年透過學在大灣區,開闊眼界和心胸,抓住機遇,揮灑青春,奮鬥在大灣區。
建議用好“一試三證”的培養模式,連同大灣區內各大小培訓機構(例如工聯會),一起成立“一院三證”的大灣區職業培訓學院,以及建立職業資格互認機制,學院畢業生的學歷證書,職業資格證書受粵港澳三地認可,持證者可直接受聘就業。未來大灣區職業培訓學院,能為大灣區職業院校建設引入國際標準,又能加強在香港青年中的認受性,同時又能配合大灣區產業發展,開設特色課程,定向培養灣區人才,這也會為香港本地職業教育事業帶來新的機遇。
提案4: 關於在港深河套區建設雲端綜合醫院做戰略部署
國家「十四五」規劃,香港作為大灣區發展雙引擎,深圳與香港的合作更為緊密。未來10年,香港與深圳攜手建設的河套區,將是國際級的高新科技園區,也是豐富「一國兩制」實踐的制度創新示範區。在港深共營的區域裡,不僅要做科技創新和制度創新,更有條件將這些應用到民生服務專案,同時兼具戰略儲備意義。建議兩地政府在深港河套區,聯合建設雲端綜合醫院。
香港正值第五波新冠疫情上升期,單日確診人數眾多,本地醫療系統已經跟不上疫情的發展,十分有必要建設一座大型綜合醫院,以雲端技術實現香港公共醫院醫生問診,並且作為藥物中轉站,直通醫管局。雲醫療是指在雲計算、物聯網、3G通訊以及多媒體等新技術基礎上,結合醫療技術,實現醫療水準和效率提高,降低醫療開支,實現醫療資源分享,擴大醫療範圍。
提案5:關於推動建設前海香港生活發展區的建議
2021年9月中央公佈《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改革開放方案》,大幅度擴區擴容;再次明確前海作為「特區中的特區」,發展目標不止於追求經濟增量,更要透過豐富「一國兩制」實踐,打造全面深化改革創新試驗平台,發揮銜接深港、推動香港更好地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橋頭堡作用。
建議在前海寶安中心區及大鏟灣片區,建設3至5個可容納5000至10000人口的香港模式小社區,既促進創新科技產業協同發展,又致力凝聚香港及區內青年人才投入建設。結合灣區創科優勢:各社區按地方優勢及需要發展個別專項產業,如創新金融、設計科技、ESG經濟等,兼享「深圳經濟特區」和「香港特別行政區」雙重制度互補、前海香港半小時至一小時通勤,以及形成香港、深圳、東莞集科研、應用及先進製造的沿岸全要素創新科技產業帶優勢等,更有利區內對標國際化現代服務業和數位經濟發展,服務於國內國際兩個大局,發揮粵港進一步深化改革開放的積極作用和貢獻。
提案6: 以「粵港澳大灣區文化圈」弘揚家國情懷 促進人心回歸
綜觀現時國際環境錯綜複雜,世界正處於歷史大變局之中。香港作為「走出去」和「引進來」的地理位置和角色,各種力量在此活躍,外部勢力往往利用香港作為滲透內地的橋頭堡,過去的黑暴事件更是西方企圖以「顏色革命」奪取管治權的鐵證。「港區國安法」雷厲風行止暴制亂,完善選舉制度進一步落實愛國者治港原則,社會局面逐步穩定下來。然而,「一國兩制」偉大構想以及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的有機結合,更突顯香港作為國家的一個特別行政區的特殊地位和時代使命,要凝聚各方力量打好基礎補齊短板,正視香港人心回歸以及社會長期積累的深層次矛盾問題。
推進「粵港澳大灣區文化圈」建設是三地政府和人民的共同事業,也是香港社會固本培元、重回正軌的力量與底氣所在。有規劃和系統地宣揚中華文化、形成更好的歷史文化共同體,有利於促進民心相通,將這個休戚與共的同心圓繪得更大更美。
社情民意內容
社情民意一:關於《港澳台居民居住證》與《港澳台居民來往內地通行證》號碼聯網建議
大灣區發展如火如荼,越來越多香港居民選擇在灣區生活,而大灣區惠港政策也越來越多,隨著新冠疫苗的推行,在內地的香港居民憑居住證可享受免費的新冠疫苗接種,這也導致港人在接種疫苗時候,登記了居住證號碼,如香港居民要在粵省事中查詢自己的疫苗記錄,便需要使用居住證號碼登錄粵省事平台才能顯示。
如果香港居民需要回港,核酸報告多數需要登記回鄉證號碼,便於轉碼操作,這需要用回鄉證號碼登錄粵省事平台,但無法顯示疫苗接種記錄,需要切換證件號碼,這對比較年長的香港居民,及手機操作不太熟悉的人來說是比較困難,也不方便防疫人員排查資料。
《港澳台居民居住證》與《港澳臺居民來往內地通行證》都是內地公安製作的證件,雖然一個是派出所戶籍科辦理、一個是出入境部門辦理,但是否可以做好兩個號碼互通一人的情況,即港澳台居民可使用回鄉證登錄粵省事後,能夠關聯到居住證的相關資訊,而且其他平台也可以如此關聯,或粵省事平台升級,可讓港澳台居民自行關聯兩個帳戶(居住證和回鄉證)的整合。
社情民意二:關於拓寬港人辦理內地“證、卡”業務通道
自2020年以來受到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影響持續至今,各地相繼出台的疫情防控政策對經香港入境內地的人員多有限制,而港人辦理內地機動車駕駛證換證/延期、銀行卡業務、電話卡業務等,大多要求必須經過線下現場辦理才能完成。因此,疫情防控管理之下給港人返回內地辦理相關內地證件業務帶來諸多不便,如能採取有效措施儘量降低防控疫情給他們帶來的影響,將為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疏通“人、物、資訊”障礙增添有益經驗。
針對港人辦理內地機動車駕駛證換證/延期業務難的建議:線下代辦與網上全流程辦理相結合。線下代辦允許港人委託代辦方式進行,具備駕駛人體檢資質的香港醫院生成的駕駛人體檢資料包告實現兩地認可。
針對港人辦理內地銀行借記卡睡眠啟動業務難的建議:開通全流程網上業務辦理通道。各大銀行在PC端、掌上銀行APP等開通線上專項服務,港人通過網上上傳提交相關材料進行申請,通過人臉識別系統完成申請人與持卡人身份一致性認證即可。
針對港人恢復使用未實名的內地電話“空號”號碼難的建議:內地通訊運營商線上客服視窗增設申請回轉使用“空號”的視窗,可以要求港人申請時提交身份證明材料,在內地辦理銀行業務時預留手機號的記錄、提供與被申請號碼曾有過聯繫的有效手機號碼等。運營商收到港人提交的申請材料後,核查被申請號碼是否仍處於“預售”狀態,如該號碼仍處於“未出售”狀態,則可通過線上為港人辦理實名制認證以及收取相關費用後重新為港人註冊使用。
社情民意三:關於港人高中生獲取內地學籍問題
隨著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越來越多香港學生選擇回內地就讀升學,但學籍問題一直困擾著他們。工聯會內地服務中心近期收到不少求助,有港生欲申請回到內地就讀高中,但因沒有內地學籍,學校拒絕其入學就讀。
根據內地教育部相關規定,如沒有在內地就讀初中且參加統一中考的港澳台學生,就無法獲得內地學籍。學籍意味著學生的身份,沒有內地學籍的學生是無法入讀高中,無論是公辦或民辦學校都是一樣。如果學校招收沒有學籍學生,便屬於違規收生,會受到相應的處罰。就算港生能夠入讀,亦不能獲得政府發出的高中畢業證書,從而影響到學生無法參加港澳臺聯招考試晉升內地大學。
建議修改現時政策,容許因特別情況由香港移居內地的香港學生,批准其辦理內地的相應學籍,使他們能夠順利在內地升讀高中,取得高中畢業證書,然後參與港澳臺聯招升讀內地的大學。
社情民意四:統一港人擁居住證可讓子女入讀內地公立學校
現時部分城市規定香港居民如欲在內地就讀公立學校,其監護人必須申領居住證及購有內地物業。但現實中有部分港人是沒有購買內地物業,例如居住在雇主提供的宿舍或租房居住,這導致部分港人子女未能順利入讀內地的公立學校,只能選擇私校就讀。這確是違反國家關於鼓勵港人回內地發展的優惠政策。
建議中央政府統一各地的規定,容許香港居民如擁有居住證便可以為其子女申請入讀本地的公立學校,讓港人安心在大灣區發展,也能顧及家人照顧,增強大灣區的人才交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