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和政協第十三屆全國委員會第二次會議已於日前在北京開幕。來自工聯會的全國政協常委林淑儀、港區全國人大代表吳秋北、全國政協委員黃國出席「兩會」,就港人關注的議題提出提案和反映社情民意。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工聯會會長吳秋北表示,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如今已提升至國家戰略層面,規劃綱要亦已出台,故今年的提案及社情民意主要集中於促進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建設大灣區。隨著粵港澳互聯互通的重大基建項目陸續開通,生活配套等設施逐步完善,各級政府要合力消除區域內的各種障礙或界限,便利港人特別是香港青年人到大灣區廣闊空間一展抱負,一同創造香港故事,共建中國未來。
吳秋北又表示,在今年會議上,就促進粵港政府對接,完善灣區安老政策和服務;將港人回鄉證納入內地電子認證系統;容許港人在內地直接更換、補領回鄉證謀福祉和促便幾方面提出提案和建議。
全國政協常委、工聯會榮譽會長林淑儀表示,作為香港愛國工會組織,將繼續團結和帶領香港僱員、職工面向未來發展、創造事業和拓展職業前景、貢獻國家所需。在促進人才交流和職業發展方面,早年內地與香港簽訂的《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CEPA),兩地專業人士的互認已訂定,但一般僱員,包括白領、服務行業、藍領及技工卻沒有包括在內。隨著粵港澳大灣區規劃綱要出台,工聯會建議香港特區政府與廣東省政府建立兩地職業資格互認制度,在大灣區先行先試,組成大灣區職業技能合作及溝通的工作架構,以及考慮設立一個由工會參與、官方支持的平台,促進兩地資格互認的對接工作,共同為灣區內廣大職工發展拓前路、謀福祉。林淑儀說:「我在政協會議上提出的這個提案,已獲回覆得到立案。我今次還提出完善在內地工作港澳人士參與社會保險的安排,也獲立案。」
全國政協委員、工聯會理事長黃國表示,隨著大灣區經濟發展及融合,流通相當重要,市民對出入境外匯金額有所增加,建議從現時的2萬元人民幣提升至10萬元人民幣或等價值外幣,以滿足大灣區內資金往來需要;亦建議國家相關部門,因應客觀環境變化,研究改善或取消對於20種商品徵收關稅和入境消費稅、增值稅的商品的規定。此外,對於到內地工作、創業及生活的港人,在辦理內地公共服務、電信服務或進行商業登記時,往往因為未能提供內地住址證明而有阻滯,建議容許港人以香港地址證明文件辦理內地公共及金融商業服務,便捷港人在灣區內的生活所需。
黃國又表示,李克強總理的政府工作報告內容豐富,其中突出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作為施政目標,很高興看到首次將就業優先政策置於宏觀政策層面,強化各方面重視就業、支持就業的導向,體驗了就業是民生之本、財富之源;同時,既關注當前、又著眼長遠,標本兼治,例如: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提升職工技能,解決高技能人才的短缺的戰略舉措,讓更多的青年憑一技之長實現人生價值。
工聯會2018年成立的「大灣區關注組」廣泛收集工會、職工、民眾的意見,就灣區的發展融合向中央政府、廣東省政府及特區政府建言獻策,提出了20多項便民措施,打通互聯發展的經脈,更促成各級政府在政策及措施上回應民眾的需要,包括:港澳台居民居住證的出台,取消港人在內地就業需辦理就業證的要求等;又反映完善港人參與社會保險、醫療保險、出行和生活便利等建議,務求掃除障礙和限制,打通人流、物流、資金流和資訊流,助港人到內地發展事業和就業,投身灣區建設。
工聯會在今年「兩會」提出的9項提案及社情民意:
1. 促進粵港政府對接,完善灣區安老政策和服務;
2. 將港人回鄉證納入內地電子認證系統;
3. 容許港人在內地直接更換、補領回鄉證;
4. 容許港人以香港地址辦理內地公共及金融商業服務;
5. 放寬攜帶現金出入境限額及放寬對部份商品徵稅的安排;
6. 加強旅遊業合規合營,共建大灣區世界級旅遊區;
7. 促進粵港澳大灣區內職業資格互認;
8. 完善在內地工作港澳人士參與社會保險的安排;
9. 統一粵港澳大灣區城市交通工具的電子支付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