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是中國改革開放四十周年,在這四十年的時間裏面,中國取得了為之驕人的成就:用了四十年的時間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世界第一大工業國、國民生產總值躍增二百多倍(由1978年的3600億到2017年的超越82萬億元)。由此可見,改革開放決定了當代中國發展走向的關鍵一步,使中國人民生活實現了小康,並且逐步富裕起來。這是改革開放的成功,更是中華民族復興的重要一步。
正如國家主席習近平接見港澳各界慶祝國家改革開放四十周年訪問團時所說: 「在國家改革開放進程中,港澳所處地位獨特,並作出重大的貢獻,所發揮作用不可代替」。習主席給予香港高度評價,並充分肯定了港澳同胞所作出的貢獻。
在改革開放初期的祖國大地上,港人創造一個又一個的第一次:在內地開設第一家「三來一補」企業、第一家五星級飯店、第一條合資興建的高速公路、第一塊土地的拍賣等等,這些第一次在中國改革開放史上刻上了重要的印記。香港與祖國緊密相連,在改革開放的初期,資金主要來自香港澳門,高峰時比重高達外來投資總額的百分之八十。可見,港人對於祖國的投資建設,一直以來都積極參與,更是內地改革開放的推動者、先行者和探索者,敢為天下先。
歷史的經驗已經告訴了我們,上世紀八十年代祖國改革開放的初期,正好也是「四小龍」之一的香港社會高速騰飛的黃金年代。香港經濟依靠着內地龐大且未被開發的市場,開啟了高速增長的引擎,踏入最輝煌的時代。同時,也有不少到內地投資的港商,享受到改革開放的第一波「紅利」。更有一批打工仔,敢於冒險拚搏,到內地尋找機會,創造一個又一個白手興家的神話。香港普通打工仔也能分享到改革開放的成果。
如今改革開放踏入第四十個年頭,中國經濟發展也進入新階段。時代在變,社會經濟面貌也在變。大灣區建設成為改革開放下第二波浪潮,香港進一步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之中,迎來新發展機遇。我期望我們香港能夠抓住難得歷史機遇,發展經濟,改善民生,讓社會各個階層都可以共用發展成果,打工仔的獲得感、幸福感亦得以提高。
在密切交往過程中,少不了會遇到各種各樣問題。如近日大排長龍引起熱話的港珠澳大橋口岸一樣,可能連當初設計者都沒估算到有如此大的人流量和客運量,特別是這麼多內地遊客湧到東涌,這顯然會造成一系列問題和矛盾。我始終相信,只要大家能夠理性對待,互相尊重,充分溝通和協調,就沒有問題解決不了,困難克服不了。董建華特首在回歸初期常說: 「香港好,國家好;國家好,香港更好」,但我覺得應該是: 「國家好,香港更好;香港好,打工仔亦好」。
全國政協委員、香港工會聯合會理事長黃國
刊於2018年11月15日《大公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