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香港政府有意繞過勞工顧問委員會在各個行業輸入外地勞工,以舒緩本港勞動力緊張情況。香港民用航空事業職工總會明確表示,反對機場擴大輸入外勞,促請當局儘快改善機場的交通配套,減少機場員工的交通時間和費用,及提升機場工友薪酬福利待遇,分享航空業復甦的經濟成果。工會建議政府及早規劃航空業的人力資源培訓計劃,並推出一系列改善機場工友待遇的政策措施,多管齊下解決機場人手不足的問題。短期而言,當局可考慮吸引疫情期間流失的勞動力重回機場,預計機場三跑系統工程全面竣工後,有部份工人可能回流機場的核心業務,舒緩地勤服務、航空貨運的勞動力需求。長遠而言,政府應推出積極進取的政策措施,大力推動年青人投身航空業,以應對未來機場三跑系統的客運、貨量增長,做好人力培訓,確保香港航空業的可持續發展,鞏固香港的國際航空樞紐地位。
放寬防疫措施後,旅客增長迅速。清晨上班時段大量的巴士乘客,出現行李擠塞走廊,出現中途站乘客未能上車的情況。現在部份的A線機場巴士仍維持一個小時一班,或者只有早上辦公時段和下班時段各三班車,導致要預早返機場的時間,和增長了交通的時間。
香港民用航空事業職工總會主席李永富指,自1975年推出「兩個夠曬數」的政策後,香港的人口結構出現變化。過去幾年,香港航空業受疫情影響,機場曾頗長時間近乎停擺,加上早期的防疫措施較為嚴格,及面對周邊國家和地區的競爭激烈,令不少機場工友感到前景暗淡,而轉投其他行業。目前,航空業疫後復常勢如破竹,但不少疫情期間離職的機場同事早已覓得一份穩定的工作,在機場交通時間長和車費貴,及工作量大增的情況下,沒有足夠的誘因令他們選擇重回航空業,加上培訓需時,導致航空業的勞動力供應不足。舉例,機場裝載工人的月薪約$13,000港元,其他地區的搬運或倉務員為$16,000港元;另一實例,某機場公司在勞工處網頁以月薪$18,880招聘機械維修工,但在葵涌區的公司以月薪$25,000招聘同樣職位。顯然,機場崗位的薪酬水平已經同市場合理水平脫節。若政府以擴大輸入外勞的方法來解決問題,可能制造另一個問題,對本地航空業僱員的就業和薪酬待遇造成較大衝擊,更深遠的影響是,本地從此失去大批航空業的熟練工人和專才。
香港空運貨站職工會主席葉以勒表示,有自啟德機場年代工作至今的機場貨運從業員反映,公司近期積極請人,但卻取消「雙糧」安排,業內部份津貼水平,尤其是夜班津貼,其實比九七年前要低。機場搬得偏遠,卻沒因偏遠提供較佳條件,反而壓縮薪酬待遇,請不到人就想簡單地以輸入外勞來解難,絕不是好方法。各機場公司並未有為勞工階層投入相關行業,而作出任何吸引力的措施,反而只是希望以更低廉的價錢引入所謂的外勞,來滿足他們的人力需要,這樣的行為是絶對不能夠接受,香港特區政府的相關政策局必須要做好把關工作,不可以任由這些資方僱主得逞。如因自身經營不善導致有所虧損,理應讓有能者取代之。
對此,香港民用航空事業職工總會就上述問題提出四項建議:
1)要求機場公司增加員工薪酬福利待遇:疫後復常,機場員工的工作量大增,應儘快改善機場員工薪酬福利待遇,挽留仍在崗位的同事和吸引新人入行向機場工友提供額外的交通津貼,或直接提高薪酬,機場不少工種的基本工資只有約$9,000港元,工會建議應提升前線基層崗位基本工資中位數不少於$13,000港元,及機場內的同一工種薪酬應該相比外面高不少於10%,避免機場基層員工在職貧窮的狀況惡化;
2)倡議機管局設立機場員工交通專綫:提供直接迅速的交通工具,改善乘車難和時間長的問題;
3)建議向機場員工提供更多交通優惠:巴士公司、港鐵公司向機場員提供更多折扣優惠,為期不少於一年,吸引新人加入機場工作,以加快機場復常步伐,對香港整體經濟增長作出更大貢獻,減輕機場員工的負擔;
4)機場補充外勞不應繞過勞工顧問委員會,政府要把關保障本地勞工。民航工會願意向政府反映勞工的訴求,協助把關。
未來工作上,民航工會繼續約見政府相關部門和機場管理局提出上述政策倡議,及去信機場各公司要求改善僱員薪酬福利待遇,期望政府、局方及資方可明確回應工友訴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