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聯會青年事務委員會(下稱:工聯青委)一直關注在職青年的身心健康。青年由學校踏入職場,面對各種轉變及適應,往往為青年帶來壓力。有見及此,工聯青委於4月份進行問卷調查,發現近八成半青年初入職場時感到有壓力,逾八成青年因工作壓力而不想上班及感到異常疲倦。工聯青委促請政府及僱主多關注初入職場青年的精神支援、增加資源提供更多社區服務以及提升僱員的精神保障。
工聯青委於4月份向18至35歲青年收集共559份問卷,從工作範疇、人際關係及公司文化等幾方面,希望可了解青年人的工作壓力來源。調查發現,25歲或以下及擁有2年或以下工作經驗的受訪者中,近八成半(84.8%)受訪青年皆表示初入職場時感到有壓力。
在工作範疇方面,最大的壓力源於「不熟悉工作內容」(56.5%),其次是「工作內容缺乏清晰指引」(48.9%);「處理職場人際關係」(46.7%)是這班青年人在人際關係方面的最大壓力;公司文化方面,「不敢請假」(36.7%)是最大壓力來源。
這種種工作壓力不單導致受訪青年不想上班(82.2%),在工作壓力下,受訪青年的精神健康亦受影響,例如感到異常疲倦(81.1%)及焦慮(78.9%)。有近六成(58.9%)青年更萌生出辭職念頭。逾七成半(75.6%)受訪青年認為他們在工作解壓方面沒有得到足夠的勞工福利保障或政府支援。近四成(38.9%)受訪青年在遇上工作壓力或精神困擾時不願意尋求支援。
綜合有關調查結果,工聯青委呼籲政府及僱主重視青年初入職場的壓力狀況,建議如下:
1. 鼓勵僱主關注初入職場青年
僱主宜多關心初入職場或未過試用期青年,為初入職場青年提供青年工作友善措施,例如彈性上班及出勤安排、與直屬上司定期午飯交流、提供精神減壓活動,協助青年由學校過渡至職場。
2. 政府應增加對初入職場青年的減壓及精神支援
工聯青委建議政府設立「在職青年互助社(職青社)」,讓青年在初入職場遇到精神困擾時,可以適時尋求職青社的幫助。另外,政府應主動促請學校加強職業生涯規劃及進入職場的心理建設及輔導。例如可優化現時勞工處的「展翅青見計劃」,將計劃提早走入校園宣傳,與學校的生涯規劃服務配合,讓學生能夠提早了解並做好職場準備。另一方面也可豐富「展翅青見計劃」的在職培訓種類,配合香港「八大中心」的發展,令學員能夠多了解行業需求,減低青年對工作期望與實際工作情況的落差感。
3. 政府應增加資源予社會團體提供更多社區服務
工聯青委建議政府提供資源予社會團體提供服務,於各行各業加大力度宣傳推廣服務,讓僱主僱員重視和及早發現初入職場精神困擾,協助僱員繼續工作。團體為有需要人士提供評估、諮詢、輔導、增強抗壓力及轉介看醫生的服務,給予打工仔幫助的同時也要時刻關注打工仔的精神健康。
4. 提升僱員的精神保障
據2024年3月醫院管理局統計,精神科門診穩定新症平均輪候時間為20星期至76星期不等,平均輪侯時間較長,如向私家精神科醫生求診費用高昂。現時香港的《僱員補償條例》亦難以評估與工作相關的精神創傷,要證明相關個案並不容易。故此,工聯青委建議政府參考日本、昆士蘭等國家,將工作引致的精神病,例如焦慮症、抑鬱症、強迫症、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等列為可獲補償的疾病,讓僱員有能力儘快求診,提升僱員的精神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