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港澳大灣區為國家重點發展政策,大灣區的發展規劃將全面推進內地與香港和澳門的互利合作,日後出台的政策無論在人流、物流、資金流和資訊等方面,對香港均有長遠發展和影響。工聯會組織40多名青年參與「傑出青年大灣區考察團」,親身深入了解大灣區多個重點城市的面貌及發展。讓大家抓緊機會,乘上國家發展的高速列車!
「傑出青年大灣區考察團」由工聯會榮譽會長、港區全國人大代表鄭耀棠擔任團長,率領一行40多名青年(當中有來自香港法律、建築、保險、銀行、工會等多個行業的傑出青年代表),一連四日(3月29日至4月1日)到灣區多個城市走一走、看一看,親身了解各地的發展及城市新面貌。考察團到訪了深圳、東莞、廣州、中山及珠海等灣區城市,行程豐富,當中包括到訪福田區河套區,了解河套區內的發展規劃,參觀青年創新創業基地;另外亦拜訪了高新技術企業大疆創新(DJI);參觀東莞市工人文化宮、城市規劃展覽館;到中山大學參觀超級電腦「天河2號」,並與廣州暨南大學番禺校區與學生交流;參觀中山火炬開發區健康基地展館、珠海橫琴規劃展示廳,澳門青年創業谷、橫琴香洲埠和粵澳合作中醫藥科技產業園等。
青年深入了解灣區城市 對發展充滿憧憬
從事銀行業的傑出青年鍾先生認為,年青人應放眼大灣區發展,身邊已有不少朋友選擇在大灣區範圍內工作和生活,經常穿梭兩地,而隨著交通配套逐漸完善,車程時間縮短,令出行更便利。在本地律師樓工作的李小姐表示,雖然香港執業律師只可在內地提供部分法律服務,但相信大灣區的發展將會帶來更多跨境法律業務,懂得內地及香港法律的香港律師在這方面有優勢,她亦有興趣到大灣區發展事業。從事建築行業的唐先生表示,大灣區內城市各有優勢產業,而且互補性強,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深圳有多個內地龍頭創科企業,加上廣州等城市先進製造業基地,兼備了世界級灣區的協同發展優勢。從事保險業的葉小姐認為,未來不再只是局限於香港700萬人口,而是大灣區內6,700萬人口的市場,只要不怕冒險,香港年輕人可在大灣區平台上大展身手。
鄭耀棠:大灣區發展是改革開放第二波
鄭耀棠表示,國家發展勢不可擋,灣區城市群的發展模式將成為大趨勢,粵港澳大灣區建設要乘勢而上。過去40年是內地改革開放的第一波,當時設立的四個經濟特區已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大灣區發展相信可成為第二波,「9+2」合共11個城市的發展將會來得更加迅猛。因此,大灣區需要更開放、更特殊、更靈活、更融入的政策。他在本年3月「兩會」期間發起並獲得全體36名人大聯署,促請國務院設立專責機構,並制定特殊的「灣區政策」,促進區內人流、物流、資金流及信息流充分流通,全面推進廣東省九個城市與港、澳兩個特區的城市群結合,便利區內經濟提升,支持港、澳深度融入國家發展。
工聯會籌建「粵港澳大灣區工作小組」
鄭耀棠認為,粵港澳大灣區的規劃應該從三個層面出發,一是中央政府作為最高層次,協調並領導大灣區範圍內的「9+2」城市制定整體目標指引;二是大灣區內主要政府機構領導,包括廣東省省長、各市市長、特區首長要相互配合,促成城市間的合作,取長補短;三是各城市的基層部門要扎實做好相關領域的工作,增強執行力度。他十分期待粵港澳大灣區整體規劃報告的出台,工聯會作為與在粵港人緊密聯繫的機構,也正在籌建「粵港澳大灣區工作小組」,研究港人在粵港澳大灣區享受同等國民待遇的相關政策提出建議。香港社會各界亦要加強灣區發展的宣傳及推廣,一同抓緊這個千載難逢的發展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