擰開水龍頭便有自來水,或許你會覺得是理所當然,但老一輩的香港人,絕對忘不了那充滿無奈的「樓下閂水喉」呼喊。親歷制水年代的工會老前輩周坤直言,東江水解決了港人的生存問題,點點滴滴都承載著祖國對香港的關懷,而工聯會當年促成東江水供港,顯現愛國工會做實事、不空談的本色,正好提醒工會人要時刻心繫勞工基層,不忘初心。
香港1962到63年遭逢大旱,現時91歲的五金工會老前輩周坤憶述當年缺水之苦:「沒水便沒工開,建築業、紡織染布、飲食業等陷入停頓。很多工友吃一個『紮炮包』便當一餐,社會呈現癱瘓狀態,全港市民都面對死亡危機。」由於港英政府「只識一味制水」,最嚴重時每4天才供水4小時,「很多工友住在山上木屋區,每4天便要空出半天甚至整天輪街喉,再擔水上山,經常為了爭水或是排隊先後問題打交,社會很躁動。」周坤說。
1963年5月,工聯會和香港中華總商會代表香港向內地求援,時任廣東省省長陳郁批准每日從廣州向香港免費供水兩萬噸,香港還可以用輪船到珠江口免費取水。雖然獲得幫助,但如此取水非長久之策。時任工聯會會長陳耀材心繫勞工基層,又與陳郁有同鄉之誼,曾經打電話給陳郁建議引東江水到香港,建議最終上達到中央。1963年底,周恩來總理作出指示,最終在內地經濟非常困難的時期,撥出巨款3800萬元人民幣開展東深供水工程。周坤表示:「中央答應以東江水供港,五金工會的會員即從1000人增至2200人。工友實實在在感受到,愛國工會不是空談,確為工友做事,所以工友還是覺得工會好,工聯會好。」
由於要將東江水從海拔2米八級提水至46米,讓河水逆流而上才能夠供港,在設備短缺的年代,工程就如同愚公移山,但中央全力以赴,為的就是「要高山低頭,令河水倒流」,讓香港同胞早日擺脫水荒。短短11個月,工程奇蹟般竣工,香港水荒問題從根本得到解決。
周坤慨嘆,年輕一代出生時已非制水年代,所以只看到香港付錢買水,沒看到祖國的無私付出。「東江水1965年供港,之後才有外資願來,香港上世紀才得以發展經濟,躋身『四小龍』。祖國從來都是香港同胞最堅強的後盾,香港能夠成為『東方之珠』,不是港英促成,而是祖國的功勞,大家想一想就會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