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中國抗日戰爭全面爆發,翌年,十多歲的小伙子潘江偉輾轉從上海來到香港,從此與工會工作結下不解緣。1941年12月香港淪陷,他與40多名上海籍工友奔赴廣東,參加廣東人民抗日游擊隊(東江縱隊前身),灑熱血,衛我土。冒過槍林彈雨,捱過九死一生,小伙子今年已屆98歲,惟報效祖國之心熾熱不減,服務工友之心堅定如昔。仍擔任工聯會會務顧問的他,為建黨百年的成績、為國家強盛感到驕傲,但不忘提醒我們要緊記先烈的巨大犧牲,叮囑工聯人承傳好愛國精神,引領香港青年認識祖國,熱愛祖國,報效祖國。
潘江偉1923年出生於上海一個中農家庭,由於雙親早逝,13歲便進入閘北的「大東書局」當印刷學徒。1937年日軍攻打上海,潘江偉翌年轉到香港大東書局印刷廠工作,其後參加了香港印刷業工會基層組織「東聯圖書館」。「當時資方知道我們要成立工會,立刻阻止,警告要開除我們。我們權衡了利害,便改為成立『東聯圖書館』,但實質運作與工會無異」。他表示,工會主要任務是維護工人權益,但在日本侵華期間,抗戰大於一切。「在接下來的三年,我全情投入到工會工作,獲得很多鍛煉和受教育的機會,自己的抗日情緒也日益高漲。可以說,我當時已準備好隨時參軍。」
1941年12月,香港淪陷,潘江偉在1942年1月與「東聯圖書館」40餘名上海籍工友先後從香港「行路上寶安」,大概兩日時間到達白石龍村,加入廣東人民抗日游擊隊。就這樣,潘江偉的抗日軍旅生涯便正式開始。
潘江偉當時被分配到第五大隊鐵路中隊第二小隊六班,擔任「政治戰士」,雖然事隔八十年,但他對大大小小的戰役仍歷歷在目,憶述起來依然怵目驚心。「當時我們的主要敵人有三個,日軍、偽軍以及國民黨軍。偽軍軍心比較散渙,我們試過200人對他們2000人,我們一出他們便退,比較好打。國民黨軍主力也強,但論難纏難打始終係日本仔,『武士道』,同你死過。」
同日軍作戰,對抗國民黨軍,潘江偉都「全身而退」,卻在一次與偽軍的戰事中遭受重傷,幾乎喪命。「1943年8月,我們攻打兩座偽軍炮樓,為怕日軍支援至達,在攻陷一座炮樓後我們便撤退,其間我被機槍射穿左腳後跟,總共中了三槍。重傷後血流不止,我以為要死了,但在荒廢農舍躺床半年,靠自己挑碎骨,中醫指點食田雞煲藥材,還有農民的照料,半年後總算死過翻生,勉強可以一拐一拐走路。那半年我都沒沖涼,想起來也誇張。」
1943年12月,廣東人民抗日游擊總隊的番號改為廣東人民抗日游擊隊東江縱隊,潘江偉自然是東江縱隊一分子。為了追隨部隊,他依靠拐杖行了七日七夜。由於身體情況,他無法再上火線,獲派到東江縱隊第一支隊交通總站任連級政治指導員。1944年中,潘江偉調到東江縱隊的機關報《前進報》工作,籌建印刷廠。1945年7月,東縱主力部隊轉移到粵湘邊界,準備迎接八路軍359旅南下,計劃反攻廣州抗日,但不久後的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潘江偉參軍的「三年零八個月」亦告結束。
1945年8月17日,潘江偉南下返港,參與了香港印刷業工會重建工作,再續工會情緣,至今仍是工聯會會務顧問。「工聯會1948年組成之時(當時稱港九工會聯合會),有三股最主要力量,一是東江縱隊成員,二是日佔時期留在香港的地下工會成員,三是在內地受國民黨壓迫而逃到香港的人。」雖然挺過抗日戰爭,但潘江偉的人生路仍充滿挑戰,在反英抗暴的日子,港英政府曾出動直升機抓捕他,逼使他離家八個月走避,經歷幾許風雨,才能繼續投入工會工作,為工友打拼。過去數十年,槍傷一直困擾潘江偉,傷口常受感染。數年前,由於傷口感染嚴重,危及性命,縱已年逾九旬,仍要切除左小腿保命。「雖然受了這些痛苦,我絲毫沒有後悔。身為中國人,是我應盡的義務。」
潘江偉心繫祖國,也在一次次參加閱兵儀式中見證著國力日益強盛,赫赫軍威足御外侮。今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新中國過去數十年也是飛速發展,「全面小康」目標已達成,正逐步發展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看看今次的疫情,我們就知道社會主義以人為本的優勢。祖國願意不惜一切,從人民利益出發去控制疫情,資本主義國家難以做到。」年近百歲的潘江偉緊貼時事,對於「天問一號」登陸火星、「祝融號」地面探索的細節也了然於胸:「飛了295天,超過4.7億公里才抵達火星,國家擁有如此頂尖的科技,以前想也不敢想。」
厲害了,我的國,我們今天都看得到。經歷過苦難的潘江偉特別提醒我們:「看到國家的成就,更要緊記先烈的巨大犧牲,要知道今天得來不易。」他對香港年輕人迷失在「黑暴」謠言中感到痛心,期望新一代明辨是非,不要偏聽偏信。「要引領年輕人深刻認識祖國歷史,教育也要大刀闊斧改革,不能再出現『日本侵華利多於弊』的荒謬內容。工聯會也要做好這方面的工作,多教育、多引領,將愛國精神承傳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