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首在《施政報告》中有關工傷復康政策,本會認為特區政府終於踏出第一步,落實推行「建造業工傷復康先導計畫」。但該計畫可否幫助受傷工友,重返工作崗位,本會仍有所保留。
首先,本會在一八年初與復康專員會面時,已知悉有關工傷復康先導計畫。然而,該先導計畫只聞樓梯響,不見人下來。本會雖樂於政府推行工傷復康政策,但本計畫只以建造業,遠比職業安全健康局(職安局)在一七年推出的「建造業及指定行業受傷僱員重投工作先導計畫」,受眾範圍明顯縮窄。該計畫涵蓋所有高風險行業,除建造業外,亦包括碼頭裝卸、回收、物流/運輸等行業。其次,事實上,本會知悉,職安局物色相關保險公司參與計畫時,面對極大困難,只得兩至三家保險公司答應參與,其餘的保險公司因視「工傷復康」為「豬頭骨」,無利潤可言,降低保險公司參與計畫意欲。
中介賤價賠償 賣斷僱傭關係
另外,現時有部分工傷復康公司經營「工傷復康」業務,它們已聲名狼藉。它們手法卑劣,威逼受傷工友簽下同意書,復康公司可自行向公、私營醫療機構翻閱工友過去醫療記錄,用作日後處理工傷賠償及民事訴訟時「籌碼」,藉以「壓低」索償金額。醫療中介公司、公證行借簽收文件為藉口,邀約工友出來見面,從而讓私家偵探向工友「點相」,之後可進行跟蹤工友多日。另外,中介公司、公證行不斷要求工友進行與受傷部位無關的治療及檢查,令工友感到煩躁,被逼提早與資方和解;及用電話滋擾工友及其家人,希望逼使工友盡快「埋枱」與公司達成和解索償。最重要的是這些中介公司以不合理、「賤價」的賠償金額,來「賣斷」工友與所屬公司的僱傭關係,要求工友簽下不可向公司追究責任的文件。
因此,受傷工友已對這些工傷復康公司所提出的「復康計畫」,有很大保留。如果政府需要這先導計畫得以成功,必須解決現時《僱員補償條例》存在的漏洞,先「治本」才能「治標」,方可增多受傷工友對先導計畫的信心。否則等於勞工處曾推出的「自願復康計畫」一樣,乏人問津。有見及此,本會在近十年不斷要求政府提出改革僱員補償制度,對《僱員補償條例》進行修訂,加入了「工傷復康」、「工傷後再就業」因素,改善現時過於集中以補償為主的工傷及職業病機制。但是,每次政府牽涉條例的修訂時,就會充耳不聞,視若無睹。
最後,本會對《施政報告》中沒有提出其他職安健政策,表示失望。勞工處在今年初向各界進行「提高職業安全及健康法例的罰則」諮詢,修訂有關「違反職安健法例的罰則」。但是特首在這份《施政報告》上,隻字不提,削弱了她對《施政報告》中的主題:「珍惜香港,共建家園」的實踐功效。事實上,司法制度對於被定罪的僱主採取「寬大」處理,助長僱主「膽搏膽」心態,僥倖已經等於必然,務求要準時完工,將所有工序帶來的風險,將所有的安全管理、監督,忘記得一乾二淨,漠視工人生命安全!每宗工業意外背後,除了做成工友身心傷害外,亦對工友的家庭造成永不磨滅的陰影。
特首,您是否再忍心見到工友因沒有安全保障下而失去生命嗎?
工聯職安健協會
刊於2019年11月2日《星島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