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低工資委員會現正討論及制訂二○一九年的最低工資水平。本年五月十三日勞福局局長羅致光於網誌上發表了一篇題為《最低工資真的「跑輸」通脹?》的文章反駁最低工資跑輸通脹的批評,指二○一一年五月至二○一七年五月,最低工資由二十八元增加至三十四元五角,升幅達百分之二十三點二,跑贏同期基本綜合消費物價指數,俗稱「通脹」的百分之二十點零四累計升幅。然而,最低工資跑贏通脹又如何?因為目前三十四元五角的最低工資根本落後於市場工資,未能保障打工仔生活所需。
做一句鐘不夠食個早餐
自從今年香港各大連鎖快餐店加價後,工聯會發現一份沙嗲牛肉麵早餐竟然需要四十元,一個餐蛋麵早餐也要三十五元才食得起。換言之,基層市民做一個鐘都無一個早餐錢,辛勤付出的勞動力根本未能得到合理回報。事實上,二○一一年最低工資實施時的金額為時薪二十八元,直到二○一七年上升至三十四元五角。六年間平均升幅只有百分之三點六,遠低於二○一一至二○一七年間香港每小時工資中位數的平均升幅百分之四點四,反映最低工資升幅未能跟上市場工資升幅,反而加劇香港貧富懸殊。
應與綜援有合理差距
其次,簡稱綜援的綜合社會保障援助計畫本是香港社會的基本生活保障,因此為鼓勵打工仔自食其力,最低工資應高於綜援標準,並與綜援保持一個合理差距。目前由不超過兩名健全成人組成的家庭綜援金為四千八百五十五元,再加上租金津貼每月上限三千六百九十五元,一對夫婦合共可領取八千五百五十元的綜援金。然而,以目前最低工資時薪三十四元五角計算,基層市民每日工作八小時,每星期工作六日,即三十四元五角乘八小時再乘二十六日,一個月的工資合共只有七千一百七十六元,相比兩人家庭的綜援金還要少一千三百七十四元,根本談不上與綜援金額保持一個合理差距。當然,基層市民可以每日工作十二小時,每星期工作六日,那麼便可以賺取一萬零七百六十四元的萬元月薪,並高於綜援金額(即三十四點五元乘十二小時再乘二十六日)。然而,這一種日以繼夜、夜以繼日的賤賣勞動力生活,不就是今天富裕的香港社會所應該杜絕的嗎?
僱員覆蓋率不足百分一
如前所述,目前時薪三十四點五元的最低工資根本落後於市場工資。君不見超級市場及連鎖快餐店的時薪,早已突破四十元的水平?根據政府統計處《二○一七年收入及工時按年統計調查報告》的資料顯示,「零售」、「飲食」及「物業管理、保安及清潔服務」的每小時工資中位數分別為四十九點三元、四十七元及四十一點八元。由於目前最低工資遠低於市場工資,導致最低工資覆蓋率大幅下降。二○一一年香港約有百分之六點四,即十八萬零六百名打工仔賺取最低工資,但到了二○一七年卻只有約百分之零點八八,即兩萬六千七百人賺取最低工資,足足少了十五萬三千九百人。言下之意,目前受最低工資保障的僱員數目比例已經由二○一一年的百分之六點四大幅下降至二○一七年的不足百分之一。更可悲的是,這批仍然受最低工資保障的基層市民,當中竟然超過五成來自政府外判制度。由此可見,最低工資的保障功能不但早已名存實亡,而政府更可說是低薪人士的始作俑者。
「低資」應為42.5元
總結而言,目前最低工資最大的問題不是是否「跑輸」通脹,而是落後於市場工資,導致最低工資名存實亡。工聯會認為二○一九年最低工資水平,不但不可讓通脹削弱基層人士的購買能力,而且還要讓他們能與僱主共同分享經濟成果,方可既防止工資過低,又能促進社會共融。工聯會建議將最低工資水平設定於現時每小時工資中位數的六成,即四十二點五元。
最後,法定最低工資制度已實施多年,理應作出全面的檢討。工聯會就此提出兩項建議:第一、最低工資水平應「一年一檢」,以及必須因應勞動力市場工資提升的狀況,以及通脹等因素作出調整,令基層人士能夠分享合理經濟成果;第二、綜合考慮各項因素後,政府適宜確立一個科學、合理和可操作性高的參考基準,包括以每小時工資中位數的六成,或覆蓋勞動人口不少於一成五等,作為每次調整討論的參考基礎,以減少勞資雙方不必要的爭拗。
工聯會副會長
工聯會權益委員會主任
唐賡堯
刊於2018年7月29日《星島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