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開心可以在這個專欄跟大家聊聊天。
早兩日我看到勞工及福利局局長羅致光在網誌中提及,公眾普遍誤會領取綜援便不能工作,並指法定最低工資並不是保障家庭有基本的收入。到底是市民不了解政策,誤解了綜援和最低工資制度,抑或其實是羅局長太「離地」,看不清、摸不着底層工友每天的血肉生活?!
法定最低工資自2011年實施,設立目的是防止工資過低,保障社會上缺乏議價能力的一群底層勞工,讓他們的基本生活及尊嚴得到保障。有不少工友曾經向我講過,即使收入微薄,依然不願意申請綜援,就是因為他們覺得自己有手有腳,相信可以憑着自己的辛勞付出自力更生,養活自己、養活家人。
然而,兩年一檢的最低工資在今年宣布凍結,下一次調薪要等到2023年,換句話說,在整整4年的時間,領取最低工資的工友都無法獲得加薪;不但趕不上大部分香港僱員的工資增長,甚至更會因通脹而導致實際上的減薪。他們靠雙手辛勤工作,累死累活卻無法分享經濟成果,無法賺取合理報酬過尊嚴生活,在聽到局長說申領綜援可以作政策互補時,不僅僅是心酸,而且心顫甚至心痛!
高官在鑽空子般計算出各個政策可以怎樣互補時,何不着手完善最低工資,直截了當的保障一班願意工作養家餬口的工友?
在資本主義社會,基層勞工議價能力極低,政府的政策對他們來說就很重要,但羅局長的網誌為辯論出發,斤斤計較,根本沒有細緻心思想出「以民為本」政策措施來扶助工友。局長與其埋首數據、數字,倒不如多親身落區,走到基層打工仔女堆中體驗一下他們的實際生活,直接聆聽他們的期望,再去檢視現存政策,我想這才更「貼地」、更到位。總而言之,能切切實實地幫到市民、幫到工友的政策,才是好政策。
工聯會會務顧問陳婉嫻
刊於2021年11月4日《香港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