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聯會職業發展服務處「口罩工場」於剛過去的周末舉行閉幕儀式,這個在本港鬧「口罩荒」時為市民帶來及時雨的慈善項目,光榮完成其17 個月的歷史使命,功成身退。猶記得疫情來得突然,防疫物資短缺,一盒口罩一度被炒至四五百元,甚至有錢也買不到,不少長者無奈要通宵排隊搶口罩,令人心酸。工聯會急市民所急,遂決定自己口罩自己做,更堅持只送不賣,最終達成預計生產一千萬個口罩目標,讓人鼓舞。
生產口罩需人力、機器、物料、技術及廠房,「口罩工場」由零開始到半自動生產,再到全自動生產,能夠「關關難過關關過」,有賴社會各界支持,當中很多有心人伸出援手,如有機構提供製作口罩場地和原材料,而工會與義工一聲號召便即上下團結、無私幫忙,加上特區政府協助,在官、商、專業和工會出心出力下完成一件美事,實在要感謝每一位出過心、出過力的人。
隨着防疫物資供應趨穩定,「口罩工場」可光榮結束歷史任務。而由籌辦、投產到光榮閉幕,從中有很多值得細味的體會與啟示。首先,要成功抗疫必須認清目標,並以急事急辦、特事特辦態度朝目標進發。工聯會職業發展服務處去年一月底籌劃生產口罩事宜,為完成這個「不可能任務」,大家馬上分工,有人找機器,有人找物料,結果工場在短短17 日內投入生產。同樣,既然力爭清零是特區政府認定的首要抗疫目標,那便必須打破原有官僚程序框框,急事急辦、特事特辦,非常手段控制疫情。
其次,「口罩工場」圓滿功成,讓我們堅信「得道多助」的道理。只要是對的事情、對社會有幫助,自然得到社會各界的認同和支持。我們「只送不賣」,免費送給社會上最需要的弱勢社群、長期病患者和前線工友的理念,得到社會善長和義工的響應,大家有錢出錢有力出力,成其好事。早日戰勝疫情是全社會共同目標,特區政府便應以身作則,積極推動公務員和公營機構帶頭接種疫苗,加強與社會各界溝通,調動和發揮大家的積極性。近日看到社會開始動起來,共同抗疫,是一個好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