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長失業半年靠送外賣撐起頭家、領隊借無可借瑟縮劏房……闋闋失業悲歌,在第三波新冠疫情下,官員知幾多?防疫固然重要,但亦要關注化解疫情對勞工市場的衝擊,穩定社會。針對日益嚴重的失業和馬拉松式無薪假問題,發放臨時「失業和停工現金津貼」,幫助受疫情嚴重衝擊的打工仔女渡過難關刻不容緩。
香港最新失業率已經飆升至百分之六點二,人數超過廿四萬,數據還未反映被迫放無薪假的情況。可是,政府兩輪防疫抗疫基金未能直接惠及失業人士,不少工友訴苦失業超過半年,甚至一年,絕對不情願「攤大手板」領綜援,但求職卻碰壁處處。
一位港澳渡輪船長,疫前收入超過三萬元,夠養活一家四口。可是,年逾四十、上有高堂,下有妻房的他今年二月失業至今半年多,從未獲抗疫基金「關顧」,靠積蓄吊命不是辦法,唯有送外賣幫補,慨嘆交足稅卻得不到政府任何支援。
同樣於二月被裁的一位過境巴司機,任職零售業的太太也因疫情被迫放無薪假,每月只開工十日,去年中學畢業的么子又一直待業,一家收入大減。他半年間不斷搵工,可惜全無回音,十餘萬遣散費將用盡,心理壓力與日俱增;另一位領隊因黑暴已失業一年,除了節衣縮食停保單,更須向親友借貸,可是已幾乎借無可借,只好搬至劏房居住。
積極推出短期救濟措施
以上只是失業慘況冰山一角。香港還有不少打工仔女因疫情被迫放馬拉松式無薪假。另外,有失業工友申請失業綜援,申請了四、五個月還沒有得到審批。
要與民同行,問責官員就應該深入勞工基層,想市民所想,急市民所急,設身處地感受打工仔女苦況,在制定紓困措施時,「救企業更應救失業」,更應該關顧社會上弱勢社群、最需要支援的失業停工群體。
香港建設力量前日發表聯合聲明,提出「香港要變革 攜手創明天」的口號,要推動社會變革,解決深層次制度性矛盾;要求增加臨時職位,完善失業援助制度。正正指出香港現存嚴重問題,勞工保障不足,仍有不少短板弱項,還沒有建立失業援助制度。
因此,特區政府要正面回應建設力量共同訴求,立即着手研究制定完善失業援助制度,與此同時針對失業率跳升和停工問題嚴重,應該積極考慮推出短期救濟措施,參考「保就業」資助僱主出糧計劃,對失業或停工的打工仔女提供原有工資一半、上限九千元,為期六個月的失業和停工現金津貼,及時幫助他們渡過難關。另一方面,還要想方設法,增加更多臨時職位,提供更多職業培訓課程,從多方面支援、紓解嚴重的失業問題。
香港工聯會理事長黃國
刊於2020年8月11日《大公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