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陰似箭,日月如梭」,踏入2020年,工聯會屬下的港九鞋業職業工會(鞋業工會)已踏入100周年。由1920年至今,工會經歷過港英政府殖民統治的艱難時期;處理過大大小小的勞資糾紛;維護過無數工人的權益;推動過勞工法例的落實。回顧百載,工會前輩為發展工會和團結工人所作出的努力和堅持才有今天的成果。
工會歷史演變
鞋業工會1920年成立伊始,名為僑港華履工會,不久改名為革履工會,並領導鞋業工人參加1925年省港大罷工。隨後,工會增設飯堂舉辦義學,貢獻良多。後來,日軍侵華,香港淪陷,工會被迫停辦。抗戰勝利後復會,於1948年改名為港九鞋業職業工會。新中國成立後,工會於1956年加入工聯會,並一直辛勤奉獻,努力發展。
鞋業工會副理事長鍾偉強和福利主任勞銳基先後在1968年加入工會,鍾偉強憶述:「當時十幾歲加入
山寨(小型造鞋工場)學師,看到工會經常訪貧問苦,為會員服務,倍受感動,因而加入了工會工作。」勞銳基讀書時期就有機會接觸造鞋師傅,畢業後被介紹而入行。他記得1967年抗暴期間,年僅18歲的他在觀塘和牛頭角的交界,眼見警察封鎖工會,追打工友,有些不過是學生,令他留下深刻印象,後來就毅然加入工會,望為工友出一分力。
為工友爭取權益
在1960-80年代,造鞋業蓬勃發展,鍾偉強表示,工會積極為工友爭取權益,解決勞資糾紛,碩果纍纍。「六、七十年代,為勞工爭取的主要是加薪,有些沒工開的,工會就會介紹他去開工,大家互相支持和幫助。遇到工資糾紛,就會到工會開會。當時工會與資方有理有據地談,對方大多最終都會接納我們的要求,支持加薪和增加福利。」正因如此,不斷壯大了鞋業工會的力量,由幾百名會員逐步增至2000多名會員,這是工會的成績,也是老一輩做出來的成果。
豐富工友業餘生活
當年,工友空餘時間沒太多娛樂,工會經常舉辦各類型的活動,大家都樂在其中。鍾偉強回想起以前手作造鞋很辛苦,尤其是造鞋底,用完那些釘頭要把它錘直後再重新用,而工會的活動就是他生活的調劑品。當時參與了歌班、足球賽事、乒乓球賽事等康樂活動,生活非常充實。勞銳基搶應:「我也參加了足球隊、歌詠班。」他們表示,那時經常舉辦旅行和聚餐,最高峰的時候一次大型旅行有十幾輛旅遊巴。
工廠北移致造鞋業式微
1980年代起,香港經濟開始轉型,由製造業轉為服務業,不少工廠逐漸北移,造鞋業也開始式微。「當時香港接到的訂單不斷減少,一個星期平均只開到三日工,大概收入都是400多元,在這樣的生活下,難以養妻活兒,所以我在1989年後也轉行了。」勞銳基說道。儘管產業沒落,鍾、勞兩人依然留在鞋業工會工作,服務至今。
秉承前輩努力傳承工會
時至今日,工友們依然秉承前輩們的努力,繼續為會員服務。從事貿易的總幹事陳良雁在10年前脫產加入工會,那時已是夕陽階段,但這無損其對工會的熱愛和服務,「整個工會多年來的發展,能走到今日的關鍵,全靠前輩們當年無償的付出,出心出力為工會。我們不想他們的努力在這一代的手上毀掉,很希望能傳承下去。」陳良雁說。現在的工會主要以聯繫和探訪會員為主,偶爾會舉辦聚餐和旅行。「因為鞋業工會以老會員居多,辦活動的時候,都需要花費較多時間,照顧一下老人家的需求。」陳續說。
年僅21歲的工會秘書彭俊銘被視為新一代接班人,他認為工會的工作很有意義,現在涉獵的不止有工廠和手工,還有貿易,要幫忙處理他們的困難,例如申請社會資源、拖欠薪金等勞工法例問題。彭俊銘從前輩身上了解到鞋業最輝煌的歷史和團結,他希望由他接棒,承傳工會的精神。那就讓我們共同見證和期盼港九鞋業職業工會的「百年傳承,繼往開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