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曾國衛5月12日書面答覆立法會議員提問時表示,為鼓勵香港青年把握大灣區的發展機遇,特區政府正推出不同計畫,便利香港青年到大灣區內地城市就學、就業和創業。
就學
已有近9000人獲資助
現時,有意赴內地升讀大學的本港青年,可參與國家教育部舉辦自2012/13學年開始的「內地高校招收香港中學文憑考試學生計劃」(文憑試收生計劃)。參與計劃的內地院校根據本港學生的香港中學文憑考試成績擇優錄取,免卻本港學生參與內地聯招的需要。2021/22學年共有127所內地高等院校參與文憑試收生計劃,當中包括18所來自四個大灣區內地城市(廣州、深圳、肇慶及東莞)的院校。教育局協助國家教育部在港推行文憑試收生計劃,為本港高中畢業生提供更多元的升學途徑及連系國家發展的機會。
此外,教育局自2014/15學年起透過「內地大學升學資助計畫」,為有意到內地升學的本港高中畢業生提供資助。資助計劃包括兩部份—「經入息審查資助」(通過入息審查的學生視乎需要可獲全額資助或半額資助)及「免入息審查資助」。在2020/21學年,「經入息審查資助」下的全額及半額資助分別為每年港幣16800元及8400元;「免入息審查資助」下的定額資助則為每年港幣5600元。過去五個學年,「內地大學升學資助計劃」涉及大灣區內地城市(包括廣州、深圳及珠海)的資助金額及獲資助學生人數如下:
就成效而言,文憑試收生計劃自推行以來,參與計劃的內地高等院校數目及每年的報名人數均有所增加;「內地大學升學資助計劃」的申請人數及受惠人數亦持續穩步上升。教育局會繼續推行便利本港青年到大灣區內地城市就學的措施。
就業
已提供2400職位
勞工處於2021年1月推出「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青年就業計劃),鼓勵更多青年到大灣區內地城市就業及發展事業。青年就業計劃鼓勵在香港及大灣區內地城市均有業務的企業,聘請香港的大學畢業生,派駐他們到大灣區內地城市工作,名額2 000個,當中有700個專為創科職位而設。參與青年就業計劃的企業須以不低於月薪18,000港元聘請畢業生。為彌補企業聘請及培訓畢業生的額外開支,特區政府會按企業聘用的每名畢業生,發給企業每人每月1,000港元的津貼,為期最長18個月。
截至4月30日,青年就業計劃共收到321間企業提供近2,400個職位空缺,大部分的職位已進行招聘。勞工處與創新及科技局一直密切監察青年就業計劃的推行情況,並會在青年就業計劃完成時檢討其成效。
創業
已批出約1.3億元
民政事務局已在「青年發展基金」下推出「粵港澳大灣區青年創業資助計劃」(創業計劃)及「粵港澳大灣區創新創業基地體驗資助計劃」(體驗計劃),涵蓋大灣區內地九市。兩個計劃均鼓勵香港青年善用大灣區的雙創基地,協助他們在香港及大灣區內地城市發展業務,而且申請結果已於2021年2月公佈。
創業計劃批出約1.3億元,獲資助機構現正陸續招募青年初創企業,預計為約230家青年初創企業(涉及超過800名香港創業青年)提供資本資助,以及向約4,000名青年提供創業支援及孵化服務;體驗計劃則批出約500萬元,獲資助機構現正陸續舉行相關網上活動,例如網上簡介會、座談會、訓練班等;視乎疫情發展,機構將在安全及可行的情況下啟動為期六至28天的跨境的實體體驗專案,預計約700名青年受惠。
創業計畫及體驗計劃的申請指引訂明,獲資助機構須向青年發展委員會(委員會)提交相關活動報告、進度報告、財務報告及核數師報告等,就資助專案進度、財政情況和成果等作出彙報。此外,委員亦會透過親身視察和會面,瞭解獲資助機構提供的創業支援及孵化服務的成效和短期體驗項目的運作,並會與初創企業交流提出改善建議。特別就創業計劃的資本資助部分而言,申請指引亦訂明機構必須因應其創業計劃的性質,訂立適切的階段性指標(例如:「成功製作產品原型」、「完成產品開發」、「成功把產品推出市面」、「實體店開幕」等),並透過引導獲選初創企業達成這些指標,發展他們的業務。機構須在初創企業達成議定的指標後,才分階段發放資本資助予獲選初創企業。民政事務局將繼續與委員會緊密合作,持續監察兩項計劃的運作及成效,並制定計劃的未來路向。
(資料來源:香港特區政府粵港澳大灣區速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