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會財委會日前已通過政府第四輪防疫抗疫基金撥款申請,對此,全國政協委員、香港工會聯合會(下稱「工聯會」)理事長黃國認為,政府對企業支援程度很高,但欠缺對基層員工的支援。第三期「保就業」計劃未能推出,讓飽受疫情衝擊的相關行業人士,生活舉步維艱。
救失業 度時艱
黃國服務工聯會近三十年,對一線工友的生存狀況一清二楚。他形容,旅遊、飲食、航運這些行業的打工仔女,很多已是在「懸崖邊掙扎」。他舉例,有夫妻都在機場工作,現在減人工、放無薪假,頭兩個月還未認清處境,只當休息,但一路捱,到現在已九個月,積蓄漸空,愈趨困窘。而這絕非個例。住公屋還好,若又要供樓又要供仔女,薪水驟減下真是欲哭無淚。而有些行業受衝擊更久,如旅遊業,疫情前已受黑暴衝擊,有的從業員一年多無工開,刷爆了信用卡,只好借小額貸,泥足深陷。
黃國建議,應當繼續予特定群體以補助。工聯會對此身體力行,向社會各界有心人士募集了一千五百萬用於補助金派發。計劃開啟後,額度一日用盡:首日,便有近萬人申請援助。然工聯會力量有限,最終派給五千人每人三千塊補助,只屬杯水車薪。這還是今年四月的事,四月便已如此,可見香港的失業問題之嚴重。
工聯會11月又發起了「救失業、度時艱」關愛行動,組織了三場大型招聘會,分別於港島、九龍、新界開辦。前來招聘的有些工種本來少人願做,但這次都大受歡迎。黃國對此感到憂心:失業率一旦大幅上升,社會容易動盪。
打疫苗 展擔當
黃國期望政府能拿出足夠決心與擔當,果斷處理疫情。他認為,派錢始終只是紓緩,有效控制疫情,才是治本之策。只有控制住疫情,才能恢復口岸通暢,重啓經濟,那許多問題自迎刃而解,不然,疫情屢屢復燃,社會怨氣只有越來越深重。
黃國認為,現在最重要的一仗,是要全面接種疫苗。假使接種率達到七成,就有全民免疫的希望。他十分清楚,疫苗未必沒有副作用,更不是百分百有效,但他強調:兩害相權取其輕。特殊時刻,必須要行霹靂手段,例如歐美也在加快推進疫苗接種工作。
黃國指出,危急時刻,就該打破老套規矩、死板程序,而這場公眾衞生危機,其實與戰爭無異。他認為政府應拿出具體時間表與路線圖,半年實在太久,疫苗接種應在三個月內完成。黃國同時期望國家能在其中給予一定支持,以幫助香港在短時間內完成疫苗全面接種,繼而重啓經濟。
治根本 解困局
控制疫情是政府現在的當務之急。但長遠來看,要使「一國兩制」行穩致遠,香港長治久安,黃國認為,三重社會更深層次的矛盾必須解決:房屋、就業和貧富差距。
安居方能樂業。黃國認為,居住問題必須首先解決。就如日前在北京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八個重點任務中亦包含「解決好大城市住房突出問題」,其次是就業。就業與貧窮,其實是一體兩面。黃國表示,在香港找工作不難,但想找到好工作,很難。許多工作,工時長、壓力大,然而人工低還沒前景,更別提現在的起薪點,和若干年前大學畢業生差不了多少。
撐勞工 爭公義
去年的修例事件,攬炒派正是利用香港的這些深層次矛盾挑動市民神經,以達政治目的。國安法治標,但若想治本,必須妥善解決這些問題,必須平衡好勞資雙方利益。資方可以通過資本獲利,但勞方通過雙手奮鬥,也應享有安居樂業的權利,都應分享經濟發展成果。黃國表示,這正是工聯會所強調的:撐勞工、爭公義。
為了保障勞工權益,工聯會付出大量心血。黃國指出,從就業而言,一方面是要改善普通勞工的就業環境,例如推動政府將外判轉為長工,發揮好社會領導者角色,繼而再推廣到社福機構及更多企業。另一方面,則要鼓勵勞工學習新技能,而在工聯會的推動下,政府已將特別愛增值津貼上限從四千提高到了五千八,鼓勵工友提升自身能力。黃國亦身兼工人俱樂部管理委員會主席,轄下職發處也提供職業培訓,例如新手可在此跟隨師傅學習按摩,待到學業有成再出外自己開店。
維護勞工權益,代表基層發聲,是工聯會的使命所在。今年,黃國本也報名參加立法會勞工界別選舉,並提出「撐勞工、爭公義、護權益、創出路」的口號。
他表示香港政治中,需要更多來自基層勞工的聲音。而很多勞工權益,只有從政策層面、從法律層面,才真正能得到保障的可能。例如失業援助金、取消強積金對沖及政府為低薪僱員供強積金,都是近期工聯會的努力方向。
今年由於疫情形勢嚴峻,第七屆立法會選舉推遲一年,黃國表示,疫情是全球所面臨的共同危機,連兩會、奧運會都推遲,選舉延期舉措可以理解。但不管怎樣,工聯會都必持續「參政為勞工」的理念。
謀發展 入灣區
黃國在工聯會工作近三十年,接觸了行行業業,也承擔了許多不同職責。原先的他是秘書長,多是組織管理內部事務;現在的他是理事長,更多是向外發聲。除了在香港這片土地為工人發聲,作為全國政協委員,黃國看得更寬、更遠。如在早先的《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中,怎樣便利港人在內地讀書、工作、退休生活,也凝聚了他許多的思考。他更欣喜看到,自己及同事的許多建議逐一落實為政策,真正便利到港人到內地的發展。譬如,向港人開放社保、醫保,就成功獲准。而這正是香港不斷融入大灣區的體現。
此外,工聯會還在廣東省開設了五個咨詢服務中心,方便港人在大灣區的工作生活。他表示,這件事之所以能夠成功,離不開中華全國總工會,還有各省市工會的支持。而雙方亦能優勢互補,內地有空間和資源優勢,而香港則在內地工人走向「一帶一路」時,提供幫助。而想形成這樣的融洽關係,離不開雙方互相信任、互相理解,是以他身處政協這個平台,也常常將內地的最新消息、最新情況帶回香港,把最好的政策向市民介紹,以期能消除誤解、走向共贏。
全程參與最低工資標準制定
剛到工聯會時,黃國在研究部工作,全程參與了香港最低工資標準的制定。他回憶,彼時的香港有時底薪只有七八塊一小時,他認為這很不合理。當工聯會提出訴求,政府最初寄希望於僱主自行調整,然而失敗,最後只有通過立法解決,把標準定在了 28 塊,最終逾23萬人受惠。但這場拉鋸戰持續了十多年,上世紀九十年代便已提出,但直到2011年,方得落實。
為基層工人爭取權益是黃國的使命,他始終在路上。近來,他又在為求請合併勞工假、公眾假而奔忙。香港的公眾假期有 17 日,而九十多萬藍領工人卻只能拿12日假期。他認為這不合理,標準應當劃一。這一訴求雖已得到政府初步首肯,但他稱,要「追數」,唯有等到政府真正落實,方才竟功。
黃國指,香港雖是發達經濟體,但對於打工仔的保障僅是第三世界水平。而單個工人沒有力量,唯有形成政治影響力,勞工權益才能得到保障。而工聯會每推進一項訴求,從發現問題到咨詢研究,再到向政府提出、向業界和社會各界求認同與支持,最後到落實法例,過程十分漫長。而實際上立法都非終點,因為不斷會有新問題出現。儘管事務繁瑣複雜,但黃國樂在其中,他認為自己深度參與進香港社會當中。這些年來,看到許多政策從無到有,從有,再到不斷完善,他感到的是深深的欣喜與滿足。
刊於2020年12月24日《文匯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