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是國家近年國策的核心,大灣區先天具備完整的生態系統,擁有港口、機場和鐵路等齊全的硬件配套設施,未來配合區內各城市之間的人才交流發展,必定機遇無限。硬件設施固然重要,惟要全速發展,民間的配合亦必不可少。要讓民企放心在大灣區大展拳腳,大灣區的經營核心,首重圍繞尊重法治、增加誠信,以塑造良好的經營環境。
國家發展粵港澳大灣區經濟,將致力於擴大區內金融業的對外開放,同時為區內實體經濟提供創新的融資服務,以促進資金的聯動和自由流通。吸引境外企業以至外資和國際巨企到大灣區設置區域總部,是國家對外開放政策其中一個重要目的,無論大小民企,要計劃進駐一個新區域發展,最看重的必定是該區的營商環境和法治精神。企業在投資發展時遇到阻礙,實屬在所難免,惟當問題涉及政府政策,官方切忌以各種藉口拖延解決,一旦傷害到市場信心,要修補缺口就非常之難。
多年來,我在協助處理市民的求助個案中,政府對合約的精神,往往都牽連到誠信的問題。舉例最近處理的一宗個案中,一位本港知名商家十幾年前看好該區的前景,合法投得該區的土地,豈料購得地塊後遇上市政府要利用該地作為輕軌的施工場地,既沒有經過任何人同意,也沒有支付任何費用。其實,配合政府政策需要,支持社會民生基建是合理的,不過在輕軌建成及工地撤離之後,上述企業多次與政府交涉,甚至鎮政府領導已經換屆三、四次,官方仍只是屢屢答應將會置換已經建成輕軌的土地,卻遲遲未依照約定時間履行合同,令民企買地資金是繳付出去了,卻陷入十幾年來無辦法開發的困境,事件至今仍未解決。
大灣區要真正發展起來,各地政府必須尊重公平法治、講究誠信,創造寬鬆的營商環境。因為人心所向並不是靠宣傳得來的,也不是靠繩子綁來的,而是要靠民企、商人以至小市民自己覺得可安心在此處發展才能得來的。經濟要順利發展起來,靠的是官民之間的同心協力,所以尊重法治精神,正是大灣區政策規劃的重中之重。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鄭耀棠
刊於2018年9月6日《大公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