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聯會今日(4月28日)藉「五.一」國際勞動節前夕發表工聯會「五.一」勞動節政策倡議,提出五項主要勞工政策倡議,要求特區政府多管齊下完善勞工保障政策,提升就業質素,對勞動者的價值予以肯定,著力發展經濟,同時也要改善民生。
五項勞工政策倡議 維護僱員權益 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
工聯會提出五項主要政策主張:「配合八大中心發展制訂人力資源規劃,加強職業教育與培訓」;「監督輸入外勞和人才計劃,確保本地就業優先」;「加強新就業形態保障,完善三方協商機制」;「遏止嚴重工業意外,改善職業安全健康」;「完善退休保障,優化強積金制度」。五項主要勞工政策倡議針對現時勞工面對的窘境,強烈要求特區政府多關注勞工權益。
工聯會理事長黃國表示,五項勞工倡議是香港進入由治及興,集中精力,發展經濟,改善民生,讓廣大市民過上更加美好生活新階段的勞工訴求。促請特區政府充分發揮行政主導政治優勢。積極對接國家發展戰略,大灣區融合發展,對準香港八大中心定位,完善人力資源規劃,保障本地就業優先和工資收入合理增長,加強勞工保障,改善就業質素,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助推香港經濟高質量發展。
人力資源規劃需配合八大中心 單靠輸入人才及外勞非正途
工聯會職訓就業委主任陳鄧源提到,國家「十四五」規劃確立香港為「八大中心」定位,香港要把握高質量發展的機遇,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局方曾稱發展新質生產力,高質量產業所需的高技能人才多達幾十萬人,政府必須主動謀劃,對接國家所需在頂層作出相應結合的規劃,檢視大專院校的供才教育,加強職業教育與培訓。若教育對應經濟和產業發展,可避免人力資源錯配,也可減少過度依賴輸入外勞及人才。
工聯會權益委員會副主任、勞顧會僱員代表林偉江表示,由去年至今已逾十萬名人才透過各項計劃抵港,同時,各項輸入外勞計劃亦已輸入近兩萬外勞,不同行業工友反映輸入人才和外勞對就業市場已造成影響,尤其藍領基層工種,如建造業、飲食業及零售業等,皆反映開工不足、工資受壓及搵工難。輸入外勞的工種大部份因為薪酬待遇偏低,工作條件較差而影響新人入行。無節制大量輸入門檻較低的前線基層工種,將嚴重打擊議價能力較低的勞工工作機會,壓抑工資,故促請特區政府密切監察和及時檢討輸入計劃,確保本地就優先,工資收入合理增長。
加強新就業形態保障 完善三方協商機制
新就業形態工作者,如平台外送員,嚴重缺乏權益保障。工聯會權益委員會主任丘燿誠指出,過去幾年時間內,外送員發生的工業意外甚多,但沒有官方數字統計,故未能反映嚴重性。此外,平台公司提供意外保險與法定工傷補償相差甚遠,外送員也沒有渠道與平台公司溝通。
中央政府就新就業形態工作者已頒布一系列的指南,就休息權、假日工作報酬額外補償、最低單價等等都有清晰的指引,建議特區政府參考,制定平台外送員的標準合約,以合約方式制約平台公司與外送員雙方的權利與義務。合約的相關細節及詳情可透過勞資官三方協商機制討論。
遏止嚴重工業意外 改善職業安全健康
今日也是「國際工傷紀念日」,工聯會榮譽會長、職安健協會主席林淑儀藉此向所有因工傷亡的工友及其家屬致以深切慰問,並表示現時職安健法例雖提升了罰則,但職安問題未見明顯改善。據近四個月相關的新聞報道,本港所發生的致命職業及工業意外事件就有14宗,共16位工友失去生命,已接近去年總數的三份之一。嚴重工業意外頻生,反映香港職安健政策仍有改善空間。
她建議政府應全面檢討現時職安健管理制度,參考一些國家的做法,訂立類似建築設計及管理規例(CDM)及內地的三同時制度,確保工程由規劃及設計時已開始引入職安健元素,從源頭上改善職安健環境。
完善退休保障 優化強積金制度
丘燿誠表示,強積金制度關乎工友的退休保障,然而其回報率並不理想。強積金自2000年以來的年率化淨回報為2.5%,而同期年率化通脹率為1.8%,部分保守基金年率化回報不足1%。工友面對龐大退休開支,強積金表現難以應付。
財政預算案承諾研究推出「有穩健回報且手續費低的強積金基金」,惟過去一段長時間亦未見相關措施落實,促請特區儘快兌現承諾,推出強積金保證回報計劃。另儘快落實為低收入及自僱人士代供強積金及調整供款上下限,如期於2025年穩妥落實「取消強積金對沖」及推出積金易平台。
2024年工聯會五一國際勞動節五項主要勞工政策倡議如下:
1、配合八大中心發展制訂人力資源規劃,加強職業教育與培訓;
2、監督輸入外勞和人才計劃,確保本地就業優先;
3、加強新就業形態保障,完善三方協商機制;
4、遏止嚴重工業意外,改善職業安全健康;
5、完善退休保障,優化強積金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