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施政報告提出「明日大嶼」的發展藍圖,除了可緩解香港多個深層次矛盾,也為香港未來的發展燃點希望,是一項對改善民生、振興經濟均有利的長遠投資。 提供龐大土地供應 香港要繼續前行,需要有足夠的土地供應配合。但事實上,自千禧年以來,香港的土地發展速度緩慢,追不上整體發展需要;尤其在八萬五落空後,土地開發大嘆慢板,過去十多年已發展的土地面積可謂原地踏步,拖慢香港的發展步伐。在民生方面,普羅市民已飽受樓價高、單位小等問題的煎熬:打工仔女上車難、基層市民上樓難,未能安居;年輕人置業難,看不到發展前景,久而久之成為衝擊香港社會...

特區政府刊憲,保安局局長李家超行使《社團條例》第8(2)條賦予保安局局長的權力,正式將「香港民族黨」列為非法社團,並即時禁止其運作。這是自回歸以來特區政府首次引用《社團條例》取締非法組織。 「香港民族黨」自2016年成立,兩年多以來不斷搞小動作,公然挑戰《基本法》權威、挑戰「一國兩制」,挑戰國家安全紅線。按李家超的說法, 「香港民族黨」設有四年計劃,一直採取實質行動以實踐其「港獨」綱領:例如申請註冊成立公司,將綱領寫進公司組織章程、其召集人報名參加立法會選舉、教唆年輕人參與「中學政治啟蒙計劃」等,處心積慮宣揚「港獨」,肆無忌...

今年是國家改革開放40周年。跟40年前相比,今天國家的發展已不可同日而語,我們都熱切期盼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成為國家的新經濟增長點,國家的發展再創輝煌。灣區建設這種以海港為基礎的區域聯動發展,在產業、人才、科技、資源匯聚一身的同時,也使灣區面臨獨特的環境問題。在完善大灣區環境治理的架構方面,建議根據大灣區總體規劃建立中央層面、區域層面及城市/特區層面的多層次環境治理聯防聯控機制,制訂政策及雙方或多方合作協定。 灣區內多個海港加劇近岸區域污染,產業和人文活動的匯聚使污染物排放更為集中。在粵港澳簽訂的《深化粵港澳合作推進大灣區建...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是國家近年國策的核心,大灣區先天具備完整的生態系統,擁有港口、機場和鐵路等齊全的硬件配套設施,未來配合區內各城市之間的人才交流發展,必定機遇無限。硬件設施固然重要,惟要全速發展,民間的配合亦必不可少。要讓民企放心在大灣區大展拳腳,大灣區的經營核心,首重圍繞尊重法治、增加誠信,以塑造良好的經營環境。 國家發展粵港澳大灣區經濟,將致力於擴大區內金融業的對外開放,同時為區內實體經濟提供創新的融資服務,以促進資金的聯動和自由流通。吸引境外企業以至外資和國際巨企到大灣區設置區域總部,是國家對外開放政策其中...

7月12日,林鄭月娥在立法會出席答問會時表示,解決香港土地問題,“在長遠來說,在維港以外填海,似乎無可避免。”這反映出,在十八個土地大辯論選項之中,在政府角度來看,填海造地是當中不可或缺的一項。 工聯會首先同意住房問題為香港最大民生問題之一,而當我們考慮到規模和執行上的可行性和難易度,我們也同意在生態敏感度較低及受市民影響較少的水域填海造地,是可行和實際的中長期解決方案。只要政府能夠在進行工程前做好環評,在規劃上充分考慮了香港公眾利益,並承諾以公、私營房屋以“七三比”為規劃目標,工聯會並不反對填海工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