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復甦未如理想,工联会今日(1月18日)发布「关心会员就业情况问卷」调查结果,结果显示超过四成受访会员(41.4%)对现时职业的就业前景感到不乐观;而僱员「工时长 收入低」的情况未见改善,有三成(30.1%)表示每周工作48小时以上;近三成(28.3%)指出去年收入减少。工联会建议政府及僱主採取措施改善劳工就业情况,包括推动人手紧缺的行业改善薪酬待遇、採取积极主动的鼓励就业措施及改善工作条件等。
工联会于去年12月至今年1月进行「关心会员就业情况问卷」,成功访问3,772名会员,关心他们最新的就业情况,及听取对特区政府施政的意见。工联会理事长黄国表示,有关结果显示打工仔就业质素未有改善。復常后经济復甦强差人意,亦令打工仔对就业前景失信心,调查便反映,41%受访者对就业前景「不乐观」或「极不乐观」。
在输入外劳措施落实后 逾五成半受访者担忧就业前景
值得留意是政府去年扩大输入外劳及放宽人才清单,已严重打击本地就业信心,有逾五成半受访人士(56.7%)因此对就业前景表示「担忧」或「非常担忧」。黄国指出,香港现时劳动参与率只有55.3%,远低于新加坡和澳门。仍有庞大潜在劳动力未有充分发掘及释放。
在行业人手紧缺情况下,根据调查结果,超过七成受访者(73.3%)认为「加人工、增福利」能刺激就业,其次分別是「改善行业工作条件,如职安环境、工作环境」(51.4%)、「落实家庭友善措施,如弹性上班时间、提供特別假期」(51.2%)。由此可见,部份行业出现人手紧缺,主因是薪酬待遇及工作条件欠佳。
工联会期望特区政府参考调查结果,并对症下药,推动人手短缺的行业提升薪酬待遇,并在新一份财政预算案中推出积极主动的措施鼓励潜在劳动力,尤其妇女及初老重投就业市场。
另一方面,要进一步完善劳工福利政策,加强对打工仔女的保障。现正值政府进行财政预算案谘询,调查显示超过五成半受访者(57.2%)要求「增设强积金保证回报计划」,其次是「取消外判制度,将实际有需要改为长期聘用」(54.2%)及「增加子女教育免税额」(41.6%)。
就业质素未改善 表示工时过长及收入减少的受访者各佔三成
工联会副理事长、权益委员会副主任林志挺补充,虽然全面復常至今已超过一年,但工友的就业质素沒有明显改善。根据国际劳工组织(ILO)建议,僱员每周平均工作时数应为40小时,多于48小时则为过长。然而,调查显示,有三成受访者(30.1%)每周工作48小时以上,有20.1%的每周工时更达52小时以上。
饮食业职工总会权益总幹事招冠聪表示,在人手不足下,饮食业的工友要「一个人做三个人工作」,长期处于高强劳动的状态,容易过劳并发生职安健问题。饮食业工时长、工作量大的问题由此至终都未有解决,建议政府及僱主应优先改善行业的工作条件。在整体市道欠佳的情况下,透过输入外劳只会打击工友的就业信心,治标不治本。
另外,约三成受访者(28.3%)表示与去年相比收入减少,林志挺估计以销售佣金为主要收入来源的相关工友最受影响。调查结果可侧面反映出工友现时面对的就业难题,包括工时长、收入低等等,这亦是导致出现「有工无人做」的主要原因。
促优化最低工资机制 保障工友基本收入
另外,政府正就优化最低工资机制进行检讨,调查结果显示,受访会员认为「每次调整的升幅不能低于通胀」(63.3%)、「每一年检讨一次」(54%)、「採用生活工资概念」(52.4%)。黄国指出,最低工资相关的工作都是需体力劳动,甚至是厌恶性,如清洁工人,而从业员一般年纪较大、学歷水平低,不具议价能力和容易被剥削,有必要儘快优化最低工资机制,发挥政策兜底作用,确保底层劳工劳有所得,过上尊严生活。
工联会促请政府重视劳工面对的就业困境,推出政策措施改善就业质素,促进本地高质量的充分就业,僱主亦应让辛艰工作的员工分享成果。具体建议如下:
1. 政府应要适时评估输入外劳和人才对本地劳动力市场的影响,包括就业、薪酬、晋升机会等,定时检讨计划,切实保障本地就业优先,薪酬待遇合理增长;
2. 推动人手短缺的行业优先提高薪酬待遇,辛劳付出有合理回报,刺激就业;
3. 优先释放及发掘本港潜在劳动力,採取积极主动的鼓励就业措施,如增加託儿服务、落实家庭友善政策、扩展「先聘请、后培训」、提供在职父母税务优惠等等;
4. 改善本港工作条件,加强劳工保障,包括减少长工时,减低高强劳动,确保职业安全;
5. 政府带头取消外判,优化最低工资检讨机制,落实一年一检、参考生活工资水平,保障基层劳工有尊严生活。
6. 僱主善待员工,改善员工待遇及工作环境,合理地增加人手,让辛勤工作的员工分享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