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第五波疫情对本港劳动市场打击甚大,最新失业率仍超过5%,部份行业更因疫情长期处于「冰封」状态,但同时,部份工种却出现人手短缺,出现「有人无工做、有工无人做」的就业错配问题。因此,工联会职业训练及促进就业委员会(下简称「工联职训就业委」)于今日(7月10日)召开记者会,要求新一届政府儘快制订具前瞻性的人力资源政策,当中包括优化现时再培训计划、加强为特定行业制订专门培训课程,从而做到精准培训,解决就业错配问题。此外亦建议政府加快、加大与内地的资歷互认安排,进一步拓展香港年青人及专业人才到大湾区发展的空间。
高学歷人士也面对失业及转业问题
工联会副会长、职训就业委主任陈邓源指出,僱员再培训局在疫情之下至今已完成共五期「特別‧爱增值」计划,共录得逾14万人次完成课程,由此证明带津的再培训课程既能吸引打工仔女在工余时自我增值,亦有助劳工转型。
根据政府公布数字,在2020-21年度约有9.9万人次入读恆常再培训课程,当中逾19%因求职或转业困难、被酌情批准的报读者为副学士或以上程度,反映高学歷人士也面对失业及转业问题。而且现时再培训局的课程以实务操作、职业技能教学为本,可更「贴地」为未来社会发展、培训人才及协助转型,故陈邓源要求进一步优化现时恆常再培训课程,例如将课程报读资格放宽至副学士以上人士,令希望「转型转业」的专上学歷打工仔也可重新装备后投身具潜力及需要人才的行业,例如创科、康健以至绿色产业等。
同时,为配合未来发展,提升港人竞争力,再培训课程每日津贴亦需提升至$384 (以每月工资中位数$20,000的一半,再除26日计算),以吸引更多人士报读。
工联会职训就业委副主任、立法会议员梁子颖认为,政府应制订具前瞻性的人力资源政策,为本港「储才」。梁子颖特別指出,政府需集中资源提升培训课程的认受性及职业稳定性,并设相应的晋升阶梯,为打工仔开拓「职业导向」的出路。梁建议再培训局可加强为特定企业或行业制订「度身订造课程」计划、设计灵活培训时间的「零存整付」证书计划以至「先聘请、后培训」等不同模式课程,打造相关行业或职位专属、具弹性安排的再培训课程,以吸引不同状况的打工仔报读,如基层及青年人等使其掌握行业技能,也有稳定工作及就业前景。
增加湾区发展优势,加快两地资歷互认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为国家改革开放下的重大发展战略之一,陈邓源促政府加快掌握湾区经济及人才发展方向,并就此制订具前瞻性的人才培训政策。他建议僱员再培训局在此方面担当更重要角色,例如可与湾区企业合作开办相关行业的再培训课程,并以「在港理论授课,湾区体验实习」的方式助港人考取两地互认的资歷,增强竞争优势。此外也要加快两地资歷互认进度,拓寛范畴,以鼓励青年人及既有专业人才进修及转型,从而为他们打开进入大湾区的机遇。
工联职训就业委建议政府:
(1) 将再培训课程报读资格放宽至副学士以上人士,并提升再培训课程每日津贴至$384;
(2) 优化现时再培训计划,加强为特定行业制订专门培训课程;
(3) 应制订具前瞻性的人力资源政策,为本港「储才」;
(4) 加快掌握湾区经济及人才发展方向,制订具前瞻性的人才培训政策;
(5) 再培训局与湾区企业合作开办再培训课程,并以「在港理论授课,湾区体验实习」的方式助港人考取两地互认的资歷,增强竞争优势;
(6) 加快两地资歷互认进度,拓寛范畴,开拓大湾区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