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背景
本星期四(4月14日)零售业「职」学创前路先导计劃(简称零售业「先导计劃」)将会举行首届结业礼。零售业「先导计劃」是一个改良版「学徒计劃」,当中标榜「有学有赚、前途无限」。2014年推出之时,被政府吹捧为培训零售业新力军,将零售业打造成年轻人理想出路的重要措施,期望能够有效解决零售业多年来的「无新人入行」及「人才流失」两大问题。
财政司司长曾俊华在今年财政预算案中更率先表示零售业「先导计劃」受业界欢迎,但香港百货商业僱员总会、工联会职业训练及促进就业委员会(简称工联会职训就业委)却必需实事求是,据理力说其实零售业「先导计劃」「收生不足,退学多」,根本并不受到业界及年轻人的欢迎。更重要的是,零售业「先导计劃」原先保证每一位毕业学员如继续受僱於培训期间的同一僱主,其月薪将不会少於$11,000。然而所谓的「月薪不少於$11,000」,原来只谨限於首三个月,第四个月开始毕业学员就只有少於$5,000元的底薪,要达到「过万元」的收入,就需要自己「跑数」达成了。看来零售业「先导计劃」的薪金保证实在有欺骗之嫌,怪不得学员退学的数字一直高据不下了。
事实上,只要零售业仍然不扫除「捽数无人性」、「压力大到死」、「人工低底薪少」等行业陋习,零售业先导计劃将会彻底失败,「无新人入行」及「人才流失」这两大零售业问题更会不断恶化,直接影响打工仔的生计及香港的经济发展。
(二)收生不足,退学多,入职「无数」,谈何受欢迎
零售业「先导计劃」是一个为期三年的改良版学徒计劃。每年预计收生400至500人。2014年第一届收生人数却只有225人,退学人数更高达93人。实际的结业人数只有132人,只能达到预期人数的大约三成。2015年第二届的收生人数下跌至175人,开学短短数月就有25人退学,目前仍然就读的学生只有150。值得留意的是,从同学的回应中得知,在第一届132名结业同学中,只有少数愿意继续投入零售业发展。由此可见,零售业先导计劃收生不足,退学多,入职「无数」。面对以上铁一般的数据,财爷曾俊华请不要再自欺欺人,实事求是,勇敢承认零售业「先导计劃」不受业界欢迎吧。
零售业「先导计劃」的收生及退学人数(基础文凭)
|
2014-15学年 |
2015-16学年 |
||
预期收生人数 |
收生人数 |
退学人数 |
收生人数 |
退学人数 |
400-500 |
225 |
93 |
175 |
25 |
实际 人数 |
132 |
150 |
资料来源:立法会
(三)扫除行业陋习刻不容缓
其实,零售业「先导计劃」不受欢迎的主因在於零售业多年的行业陋习一直未有改善,包括「捽数无人性」、「压力大到死」及「人工低底薪少」等等。
1.「捽数无人性」
众所周知,零售业是一个需要售货员完成销售目标,即俗称「跑数」的行业。售货员若然「跑唔够数」,轻则被经理、店长训话,重则更会被责駡至狗血淋头,毫无自尊。当中近年最广为人知的可说是百老汇「罚企」事件。2014年年底,十多名身穿蓝绿色百老汇制服的售货员被传媒揭发疑因「跑唔够数」而被集体在「街头罚企」及被经理训话。尽管百老汇随即澄清当日只是分店主管在街头向同事进行简报会,目的在於「鼓励及教导」,更辩称这是零售业常用的方法,但社会大众不难从中窥见零售业「捽数无人性」的管理文化。
2.「压力大到死」
「跑数」除了导致零售业的「捽数无人性」管理文化,还令到零售业僱员承受巨大的销售压力,弄至身心俱疲,严重者更会出现抑鬱或焦虑症等精神病,甚至是自杀的行为。2014年年中,一位连锁电器店的店长,在新店开业的第二天就因为工作压力在店内用刀割伤颈及手腕自杀。事後有人向传媒表示因为公司将销售营业额目标定得过大,相信新店店长是因为担心「跑唔够数」而撰择轻生。
3.「人工低底薪少」
零售业在香港一直属於低薪行业。2012年零售业工资中位数仅超过一万元(10300元),与香港整体工资中位数12,800元相差2500元共20%。
零售业工资比较
|
2012年 |
零售业每月工资中位数 |
10,300元 |
全港整体每月工资中位数 |
12,800元 |
相差 |
2,500元(20%) |
因此为了吸引年轻人入行,零售业「先导计劃」保证每一位毕业学员如继续受僱於培训期间的同一僱主,其月薪将不会少於$11,000。然而所谓的「月薪不少於$11,000」,原来只谨限於首三个月,第四个月开始毕业学员就只有少於$5,000元的底薪,要达到「过万元」的收入,就需要自己「跑数」达成了。看来零售业「先导计劃」的薪金保证实在有欺骗之嫌,怪不得学员退学的数字一直高据不下了。
(四)建议
那麼,香港百货商业僱员总会及工联会职训就业委是否反对零售业「先导计劃」?当然不是!其实,「捽数无人性」、「压力大到死」等零售业行业陋习根本就是冰封三呎,非一日之寒。单单要求一个零售业「先导计劃」改变整个行业生态,根本就是不设实际。工会要批评的是,财爷曾俊华不应妄顾事实,为存面子辩称零售业「先导计劃」受业界欢迎,企图製造零售业正在健康发展的假像;而是应该实事求是,针对零售业目前的问题不断出谋献策,努力改进。
1.立即重新召开「零售业人力发展谘询小组」会议
为了解决「无新人入行」及「人才流失」的零售业问题,2013年发表的「零售业人力发展专责小组报告」早已提出五项改革零售业的策略,财爷曾俊华除了拨款1.3亿元执行外,更一手促成由劳资官及学者四方组成的「零售业人力发展谘询小组」,负责协助商务及经济发展局推动执行五项策略。香港百货商业僱员总会对此表示欣赏及支持。可惜的是,「零售业人力发展谘询小组」自2015年年初後已经再没有举行会议,商务及经济发展局在缺乏业界的支援下单向式地推行五项改革零售业的策略,成绩自然事倍功半,强差人意。
五项改革零售业的策略
内容 |
1.3亿元拨款分配 |
採取良好的人事管理政策 |
没有新增拨款 |
更针对性地为零售业提供招聘、就业及职业配对服务 |
没有新增拨款 |
加强零售业的职业教育和培训 |
七千万元 |
提升零售业形象 |
一千万元 |
改善生产力 |
五千万元 |
事实上,五项改革零售业的策略的首项建议就是推动僱主「採取良好的人事管理政策」,具体内容包括提高工资、改善工作环境及制度。然而奇怪的是,1 亿3000万的拨款却连一毫子也未有分配去执行这项建议。其次,第二项建议「更针对性地为零售业提供招聘、就业及职业配对服务」同样未获得任何新增拨款。因此,商务及经济发展局应该立即重新召开「零售业人力发展谘询小组」会议,认真听取业界各方意见,并贯切落实五项改革零售业的策略,而非目前的闭门造车,自说自话。
2.「先研究,後成立人力小组」的模式应推展至所有人手紧张的行业
虽然政府在「零售业人力发展谘询小组」往往倾向忽视劳工声音,但从零售业的经验可见,「先研究,成立人力小组」的模式仍然十分可取。盖因商界面对零售业「无新人入行」及「人才流失」等问题,往往只懂短视及单一地向政府施压要求输入外劳,对於问题成因、具体情况及性质根本毫无分析及任何有建设性的建议。反之政府一旦愿意带头促成由劳、资、官及学者四方联手合作研究而成的「零售业人力发展专责小组报告」,却能够相对客观地制订出一系列业界认同的改革建议;而此後同样由政府牵头组成由劳、资、官及学者四方联手的「零售业人力发展专责小组」则能够发挥监察及推动改革建议的作用。
工联会职训就业委重申反对政府扩大输入外劳,敦促政府首先要在幾个人手相对紧张的行业,例如饮食、护理服务、交通等等,採取「先研究,後成立人力小组」的模式去解决「无新人入行」及「人才流失」等问题。工联会职训就业委相信「先研究,後成立人力小组」的模式能够对症下药,在相关行业提出一套相对全面的挽留及吸引人才政策,而非单嗌口号要求输入外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