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联会立法会议员黄国今日到建总锦上路培训中心与学员交流,一方面了解学员对行业前景的期望,亦为深入前缐,研究解决建造行业人手不足问题。
黄国与多个工种的导师和学员交流,包括空调制冷、电气佈缐、烧焊、钉板、水喉、髹漆、坭水及批盪等等,学员当中不乏本地年轻人、大学生,亦有新移民,有个別工种例如髹漆,学员更几乎是全女班,可见建造业具有吸引力,大有条件增加培训,培育本地人才。
黄国与老行尊交流发现,年轻人从事建造业有「两难」,一是入行难,如果「叔伯兄弟」不是行内人,有时候真的不知如何「搵工」,不少学员都询问有否「培训就业一条龙」服务;第二难是留在行业内发展,因为建造业工种都是「技术活」,入行后很需要经验者带领,现实是很多时新入行者都靠自己,技术一旦未完全到位,可能便少人搵、少工开,最终被迫转行。
30多岁的新移民司徒先生跟黄国说,他在内地已获得多个认证和牌照,但来港后又要另外考牌,他期望最少大湾区内做到资格互认,更方便新移民入行。有女学员说,怕女性身份会阻碍入行,年龄较大的学员则怕「唔够人争」。
在交流过程中,学员对月薪制大都持开放、欢迎的态度,虽然建造业日薪制行之已久,但学员都明白月薪制有更多保障,令他们稳定就业,例如烧焊,「唔使怕落雨没工开」,收入有日薪制八成左右便是可以接受的水平。
事实上,有些「看得透」的学员,已表达对一旦大举输入外劳的忧虑。由于外劳是採取月薪制,如果绝大部分本地工友仍然「断日计」,「主」「客」随时倒置,本地工友成为外劳的替工。当然,有些「中工」考「大工」的学员表示,自己手艺已到不错水平,行内人脉亦广,无必要「赚少啲」,我非常认同。只要行业有「双轨制」,月薪制可用作扶持入行的手段,当累积经验和人脉,想改日薪制亦无问题。
沒有调查就沒有发言权。黄国希望官员都能够多走到前缐,关心工友所忧所想,了解行业真实情况,听真话察实情。建造业是「辛劳付出有回报」的行业,扶持入行、改善工作环境条件、引入科技降低工作强度、做好职安工作等等,令市民尤其是年轻人知道「工字有出头」,相信愿意入行者还有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