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联职安健协会(简称:职安协)一直关注僱员职业安全健康,包括僱员的精神健康。协会在2月发佈《香港在职人士工作压力调查》(2025)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有八成(84.5%)受访者时常感到很大的工作压力,超七成(77.7%)的受访者会有超时工作的情况发生。另有六成的受访者表示工作压力导致身体和心理出现负面的影响,并且工作时感到缺乏人手、设备及支援。工联职安协建议政府正视超时工作对僱员的影响。完善现时职安健条例中僱员精神健康的支援与保障,将因工作产生的精神伤害或疾病列入《僱员补偿条例》,提倡企业对僱员施行友善的僱佣政策,减少予僱员过多地指派本职范围外的工作。
打工仔的工作压力水平持续高企
香港的工作节奏快,竞争激烈,许多打工仔在职场上面临巨大的工作压力,容易构成精神损伤,影响精神健康。职安健协会发佈《香港在职人士工作压力调查》(2025)的问卷调查,了解现时本港在职人士面对工作压力的情况,问卷共收集653份有效问卷。工联职安健协会委员李粤闽表示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有八成(84.5%)受访者常感到很大的工作压力。近两成(17.9%)受访者对工作存有高度的担忧,经常或一直地担心会失去现时的工作,对工作的稳定经常存有不安全感。
李粤闽指职安健协会在2016年亦曾发佈香港在职人士工作压力的问卷调查,2016年的结果有7成(77.6%)人感到有很大的工作压力,16.2%的受访者高度担心失去工作。今年的调查与2016年的调查相比,有上升的趋势,反映出全球经济的低迷使僱员担心自身的工作会备受冲击和影响,对工作的得失存有担忧。另者,问卷亦观察出僱员长期处于高压的和高强度的工作环境中工作,工作压力持续在高企的水平。
超时工作情况频发 休息时间被碎片化
工联职安健协会副主席叶伟明指出在问卷结果中显示,超七成(77.7%)的受访者会有超时工作的情况发生,其中有三成(32.1%)的受访者表示会经常地要超时工作。儘管已是下班时间,七成四(73.3%)的受访者仍碰到过工作时间外需要被迫频繁沟通工作内容,在下班期间仍需要切换到工作状态中,工作明显佔用休息时间。根据问卷调查结果所示,超时工作最频发生的行业是社区、社会及个人服务业,其次是批发零售、进出口贸易及饮食酒店行业和运输,仓库及速递行业。
可见僱员的休息时间常被碎片化,在资讯科技发达时代,僱主任何时间可以透过通讯工具例电话短信等与僱员去倾讨工作事项,回覆工作内容的信息,处理公务。工作和休息的边界模煳,难以界定。增加僱员隐形的工作时间,使其儘管在休息时间,僱员的精神皆需维持高度集中的状态,无法做到真正地休息放松,休息时间也无法令工作压力得到空间释放。
叶伟明补充部分行业採用佣金制和预设工作指标等的方式计算僱员的工资,「以时间换取金钱」,「以时间达KPI」,因而僱员需要长时间卖力工作去维持工资的收入水平及达到设定的工作指标。长期的超时工作会使僱员过度疲劳,过劳影响身体的健康,削弱身体的免疫力系统,增加患高血压和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病的机会,甚至有诱发猝死的可能性,公共医疗支出和医疗资源亦直接和间接地增加的使用,加大社会的医疗系统负担,僱员过劳会引致记忆力及专注力下降,变现增加职业意外的风险。
协会促请政府正视僱员超时工作的情况,参考和研究内地,澳洲和西班牙的法例,就法定正常的每週工时订立界缐;对超时工作的时数制定限制,例法定每週工时44小时,限制超时工作一年内不得多于80小时等。协会不提倡和不鼓励隐形加班的现象风气,冀望政府关注和重视僱员休息时间碎片化的情况,以保障在职僱员的休息时间不被佔用,降低因过劳工作引发的健康隐患及职业意外,促进僱员的精神健康。
工作压力对身体及心理健康不容忽视 需完善僱员精神健康保障
另外,六成人称身体状况(36.1%)及心理方面(24.2%)是因工作压力而出现的最大负面影响,显示工作压力会构成健康及精神的损伤。身体方面,有七成受访者有因工作压力出现过失眠(74.4%)及肌肉紧张或疼痛(75%)状况。心理方面,出现头痛的症状有六成(61.1%),近八成受访者则出现情绪不稳定(78.9%),表现为心境时好时坏,悲喜不定。近七成受访者则有情绪低落(69.3%)的状况,表现则闷闷不乐。
叶伟明指现时虽有衞生署、劳工处及职业安全健康局合办的《精神健康职场约章》,旨在保障在职人士精神健康。但是协会认为约章乃属企业机构自愿签署性质,沒有约束效力,亦未能涵盖本港绝大部分的劳动人口,不足以支援在职人士的精神健康。协会建议政府完善现时职安健条例中僱员精神健康的支援与保障,确立僱主对僱员精神健康的法律责任。将僱员因工作产生精神伤害或疾病纳入《僱员补偿条例》,制定设立合适的补偿机制。
设备支援不足 额外应付本职外工作
工联职安健协会顾问及立法会劳工界议员郭伟强提出有79.4%的受访者有出现处理和应付合约工作内容外大量工作的情况发生,其中有三成(30.3%)的受访者表示此情况更是经常性发生,经常地被人要求做本职范围外的工作,造成压力负担。同样地,亦有66.7%的受访者认为工作中的设备或支援不足够。问卷也询问受访者最大工作压力来源的因素,有近四成受访者表示常常被要求做本分以外的事情(38.7%)是最大工作压力的来源的其一。
其他的最大工作压力来源的因素,则有必须长时间的工作(37.1%);公司的士气与组织气氛(35.8%)及工作任务和上级的要求有冲突(31.5%)等。
郭伟强认为企业应施行友善僱佣政策,尽量确保僱员专注于本职的任务,避免过度负担本职外的工作以致不必要的工作压力。问卷调查的三成(33.7%)的受访者认为增加设备及支援是最有效协助员工减压的方法。所以,协会认为企业亦应按时更新设备,适时调配人手提供支援以减轻僱员的工作负担。
为完善僱员的精神健康,规管超时工作及减少本职外的工作,因而工联职安健协会建议如下:
1. 将因工作产生的精神伤害或疾病列入《僱员补偿条例》,完善现时职安健条例中僱员精神健康的支援与保障,保障僱员精神健康。
2. 正视超时工作对僱员的健康影响,冀政府採取相应的措施,针对僱员休息时间碎片化的现象提供支援。
3. 提倡企业施行友善的僱佣政策,避免过多地向僱员指派过多本职范围外的工作造成压力负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