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旅游业作为香港经济的四大支柱产业之一,近年来经歷了显着的復苏过程,但仍面临诸多挑战和转型压力。目前復苏速度相对较慢,尤其是在国际游客方面,来自美加澳的游客数量仍然低迷。同时,香港旅游业还面临服务品质问题、旅游景点匮乏等挑战。为了应对这些挑战,特区政府和业界採取了多项措施,例如推出「好客之道」系列优惠活动,提升服务品质;通过举办大型盛事和推广新兴旅游产品来吸引游客;以及加强与内地的合作,吸引更多内地游客访港。2024年《施政报告》更推出多项措施继续大力振兴香港旅游业,并成立「发展旅游热点工作组」,推动香港旅游业发展。
工联会认同特区政府施政方向,在过去我们亦提出了多项建议以支持旅游业的发展。在2024年「两会」期间,工联会建议提升内地游客的个人物品免税额度,并尽快推行「两地一检」政策,以便利内地与香港之间的旅游往来。此外,工联会还建议恢復并扩大内地来港游客「一签多行」政策,以吸引更多内地游客。同时,工联会提出建立国家大湾区旅游发展办公室,以促进大湾区内旅游合作与发展,并建议在香港搭建「中国之窗」固定展览场地,展示中国文化的特点及文化特色,吸引外国游客到港并通过「中国之窗」瞭解及体验祖国文化的丰厚底蕴。
为了培育和拓展具有本港及国际特色的旅游项目,开拓多元化客源市场,进一步提升香港旅游业的竞争力。工联会副理事长、立法会议员邓家彪,工联会立法会议员郭伟强、陆颂雄和梁子颖,荃湾区议员葛兆源、屯门区议员冯沛贤、九龙城区议员黄文港、油尖旺区议员孙智敏、沙田区议员李贞仪、黄大仙区议员莫健荣、东区区议员吴清清,于2024年12月20日约见政务司副司长卓永兴及民政及青年事务局副局长梁宏正,递交《十八区旅游热点研究报告》。
工联会今日(1月24日)举行「十八区旅游热点研究报告」发布会,工联会副理事长、立法会议员陈颖欣,立法会议员郭伟强、陆颂雄和梁子颖,西贡区议员黄远康、葵青区议员周洁莹、东区区议员梁力、观塘区议员黄启燊出席了发布会,简述研究主要内容并提出切实可行的旅游建议,以供政府参考。
此份报告是工联会政务委员会透过地区服务网络,以问卷、访谈、实地考察等方式,广泛收集了各区居民、旅游业相关协会及旅游业工会的意见,筛选整理出62个旅游热点,并针对性的就现存问题从宣传、翻新、改建、交通、设施配套、智慧旅游平台以及旅游路缐等方面,提出完善方案并整理形成。
工联会向政府提出以下建议:
一、重点建设十八区特色景点
希望特区政府在具有歷史遗迹、人文文化、自然风光、城市景观、体育康乐及爱国主义教育等特点的十八区旅游景点中选取热度较高的景点,进行相关宣传及改进工作。
1) 加强宣传:对特色景点进行相应的加强宣传,善用社交媒体、短视频平台及电视节目,以及透过与国际知名旅游杂志和网站合作去推广旅游资源;
2) 翻新美化:在保护景点歷史建筑的同时,进行现代化改造或增设如金紫荆花这类代表性公共艺术类装置成为地标,增强景点吸引力;
3) 扩张改建:在大型的景点增设如游客服务中心、资讯亭等设施,同时亦可以引入智慧导览系统和多语言标识,方便不同语言背景的游客;
4) 优化交通配套:在景点周边增设直达及串联景点的巴士,并提高班次频率,确保游客能够方便快捷地到达。同时在热门景点引入预约制,控制每天的游客数量,避免过度拥挤,减轻交通压力;及
5) 优化旅游设施配套:在原有的建筑基础上扩展相关的展览及周边,推广与景点相关的文化,同时改善和增建景点周边的旅游设施,提升游客的整体旅游体验,或与国际旅游机构、旅行社和航空公司合作,推出特別旅游套餐和折扣,吸引更多外地游客。
二、培植文化歷史景点,串联本港独有的文化旅游路缐
规划不同旅程分类吸引兴趣不同的人群,这些路缐规划将有助于构建丰富、多元且具有深度的旅游体验,提升香港作为旅游目的地的吸引力,同时兼顾本港居民的生活品质。
1) 宗教旅程:串联香港的主要寺庙、教堂、清真寺等宗教建筑,通过参观这些宗教建筑,游客不仅能够瞭解香港的宗教文化,还能感受到中华文化中宗教和平共处的精神。这种精神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和多元性,是香港多元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 爱国主义旅程:涵盖如中山纪念公园、和平纪念碑等爱国主义地标,介绍相关歷史事件和英雄人物,缅怀歷史,传承和平精神;
3) 西式建筑旅程:展示香港的殖民时期建筑,如前香港政府总部、大馆等,这些建筑融合了中西方文化,展现了香港独特的城市特色,让公众尤其是年轻一代可以更深入地瞭解香港的歷史背景和文化特色,增强对本土文化的认识和尊重;
4) 传统建筑旅程:包括如车公庙、文武庙等具有本港特色的传统建筑,这些传统建筑是文化传承、社区精神、民间信仰和社会认同的重要载体,对维护和弘扬香港的传统文化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5) 离岛旅程:组织游览如长洲、南丫岛等离岛,感受香港独特的自然风光和渔村文化;
6) 港岛之旅:集中展示港岛的文化和都市风貌,如爱丁堡广场、和平纪念碑、终审法院等,这些建筑和地标的存在,使得现代与传统、东方与西方在香港这座城市中得以和谐共存,展现了香港独特的都市风貌和文化魅力;
7) 九龙之旅:探索九龙的繁华和歷史,如天星小轮、星光大道、九龙寨城公园、牛棚艺术村、庙街等景点,在此可以感受九龙丰富多彩的文化景观和香港独有的文化魅力;
8) 新界之旅:体验新界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如火山爆发奇观的万宜柱石、香港千岛湖之称的大榄千岛等,感受香港繁华都市之外的另一面;
9) 香港印象游:让游客去到代表香港特色和文化的重要景点,满足与提升游客对于香港的印象,让初次来港的游客想要再次探索香港;及
10) 香港深度游:为想要深度瞭解香港的游客和居民专门规划出不同类型的路缐,使游客和居民有机会深入瞭解香港的多元文化,包括中西合璧的歷史建筑、传统节庆、地道美食等,这些都是香港独特身份和魅力的体现。
三、培养专业导赏人才,提高旅游业的文化内涵,从而增强香港旅游业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1) 完善及增设教育和培训课程:与本地大学和专上学院合作,开设专门的导游学位或文凭课程,涵盖歷史、文化、语言、旅游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同时定期开设工作坊和培训班,邀请业界专家和学者进行讲座和培训,提高导游的专业水准,为本港输出旅游业人才;
2) 明确导游的职业发展路径:设计清晰的职业发展路径,提供从初级导游到高级导游甚至管理层的晋升机会,同时为踊跃积极的导游提供额外的培训和发展机会,培养他们成为行业的领袖和楷模;
3) 设计个性化旅游体验:鼓励导游设计及研究景点的背景,为游客个性化和主题化的旅游体验,如美食之旅、艺术之旅、歷史探索之旅等,吸引特定兴趣的游客;
4) 挖掘瞭解本港景点的原住民及退休人士成爲导游:招募回曾经在导游行业工作的退休人士,鼓励他们参与导赏工作。同时,可以与本港服务于长者相关的协会合作,设立奖励和表彰机制,激励这些退休人士在导赏工作中表现优异;及
5) 开发游客回馈系统:建立游客回馈系统,收集游客对导赏服务的具体建议和评价,提供给导赏员和政府参考。根据回馈数据和报告,制定改进措施,提升导赏服务品质,进而提升旅游业竞争力。
工联会希望特区政府重点打造若干具有歷史遗迹、人文文化、自然风光、城市景观、体育康乐及爱国主义教育等特点的高热度景点,从而实现「香港无处不旅游」的理念,推动旅游业的全面发展,为香港经济注入新动能。同时,这也有助于提升服务品质和接待能力,做好「好客之道」,吸引游客多来、常来,为香港旅游业擦亮招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