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联会权益委员会(下称「工联权委」)今日(9日)公布2024年十大劳工新闻结果。当中优化强积金制度、最低工资检讨及建造业欠薪事件最受市民关注。
工联会十大劳工新闻选举于去年12月下旬以问卷形式进行,逾一千名市民选出心中最关注、最有代表性的2024年十大劳工新闻,结果依次如下:
1. 取消强积金「对沖」,工会促尽快落实为低收入人士代供强积金及推出保证回报产品;
2. 最低工资落实「一年一检」 引入「可加不减」调整新机制;
3. 建造业欠薪事件频生,工会要求审视建造业发薪机制;
4. 调查揭三行业失业比例较高,工会促设煞停扩大输入外劳机制;
5. 积金易平台6月推出试行,解决强积金行政费过高问题;
6. 财委会通过335.5亿取消强积金「对沖」安排资助计划;
7. 社会福利署拟要求健全的失业综援受助人定期做义工;
8. 职安罚则调高后,致命工业意外未见减少;
9. 工会接获多宗外劳被剥削投诉个案,管理公司擅自提款剋扣工资;
10. 各输入人才计划共批出约24万宗申请;未来3年再输入1万名「熟练技工」。
强积金制度成关注重点 冀财政预算案落实为低收入人士代供及推保证回报
佔十大新闻其中三项与强积金有关,分別是首位「取消强积金对沖,工会促尽快落实为低收入人士代供强积金及推出保证回报产品」,第五位「积金易平台6月推出试行,解决强积金行政费过高问题」及第六位「财委会通过335.5亿取消强积金对沖安排资助计划」。
工联权委主任丘燿诚表示,根据今年9月强积金数据显示,保守型基金包括债券、保证及货币市场基金过去十年的年率化平均净回报最高仅为0.9%,而通胀率平均则为2%,回报明显低于通胀水准。强积金未能做到保本增值,削弱应有的退休保障力度。特区政府过去曾多次推出有保证回报的投资产品,如「绿色债劵」及「银色债劵」等,息率与通胀率挂勾,保证息率在一定水平,证明政府有能力推出保证回报的强积金产品。特区政府也在2023年《财政预算案》曾承诺研究推出「有稳建回报且手续费低」的强积金产品,惟至今仍未见踪影,期望新一份财政预算案可有相关细节公布。另外,于部分行业僱员如清洁、保安等,收入本就不高,定期供款无疑加大了他们的财政压力。服务业总工会权益幹事温嘉贵表示,不少清洁、单幢式保安只拿着微薄的工资,单维持日常生活者开支已捉襟见肘,无奈仍需负担额外5%的强积金供款,生活显得更拮据。同时,低于供款入息下限可免供,导致这收入阶层的所累积的强积金存款十分少,严重影响他们日后的退休保障。当时特区政府曾承诺待「积金易」平台运行后,便落实为低收入僱员及自僱人士代供强积金,希望政府可以履行当时承诺,尽快公布具体细节,落实这惠民德政。同时,强积金供款下限过去11年未有调整,维持在7,100元水平,比全职领取最低工资水平还要低,建议一併调整。
最低工资议题居次位 工会争取多年终落实
「最低工资落实「一年一检」 引入「可加不减」调整新机制」居次位。温嘉贵补充,工会过去一直争取最低工资「一年一检」及引入自动调整机制,去年行政会议终于接纳有关建议,本年亦即将调整最低工资水平,值得赞赏和肯定。新安排下,法定最低工资水平更紧贴社会经济变化,确保水平不会滞后于通胀,更有效保障基层工友的收入,劳有所得。
不过,现时最低工资新调整方程式略为保守,工友根本未能有效分享经济发展的成果,建议特区政府运行新调整机制一段时间后,再作检讨,持续完善最低工资制度。
建造业欠薪、职安及外劳问题亟待解决
「建造业欠薪事件频生,工会要求审视建造业发薪机制」佔据第三。香港建造业总工会权益及投诉主任吴伟樑表示,工会本年处理近200宗个案,当中超过一半涉及欠薪。立法会不久前通过《建造业付款保障条例》,禁止「先收款、后付款」等不公平付款条款,规定付款方须于法例指定时间内,就申索方提出的付款申索,按法例要求的时间表回应,同时引入审裁机制解决争议,相信能有效解决建造业分判商「一层拖一层」的情况。不过,条例虽然已订立,未来仍要密切留意执行情况,切实保障工友的权益。
另外,现时建造业现时输入大批外劳,特別计划首4轮共批出9731个配额。大量外劳来港严重压抑本地工人薪酬增长。据去年工会调查数据反映,业内现时出现开工不足的情况,议决薪酬调整建议时,16个工种中有14个需要冻薪,估计主要受输入外劳及工程量减少等影响。丘燿诚补充,现时建造业失业率为4.5%,高于整体平均,特区政府应该考虑在未来工程量持续减少或本地工人开工不足的情况下,是否应设「外劳煞停机制」,及考虑是否需再输入1万名熟练技工。
外劳权益工会同样关注,由于外劳缺乏培训及权益意识薄弱,故出现被僱主剥削情况,包括不合理扣薪、被要求支付回扣、收取不合理中介费等。「工会接获多宗外劳被剥削投诉个案,管理公司擅自提款剋扣工资」上榜,足以显示事件的关注度之高。
职安新闻也备受关注,「职安罚则调高后,致命工业意外未见减少」超40%受访者选择。本年香港不时出现致命工业意外,建造行业乃重灾区,据统计今年至少发生30宗致命工业事故,意外更集中于建造业,足以显示情况之严峻,政府须正视及解决问题。
其他上榜新闻还有「社会福利署拟要求健全的失业综援受助人定期做义工」、「各输入人才计划共批出约24万宗申请;未来3年再输入1万名熟练技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