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香港经济放缓,市道低迷,零售、饮食及酒店等行业率先要求僱员清假及自愿放无薪假,更声言年内可能裁员及来年难以加薪。可笑的是,早於六、七年前,不少僱主开始表示「唔够人用」,大喊虽然年年加人工,但仍然「有钱都请唔到人」,因此威迫政府要输入外劳。幸好在劳工界的大力反对下,政府才没有打开输入外劳的缺口,否则最终受害人必然是本地劳工。事实上,与沙士前一年的2002年相比,经过了11年的寒暑,全港僱员的平均实质工资却仍然停留於2002年沙士前的水平, 1/3打工仔的工资更仲衰过沙士前。基於行政长官梁振英即将就2016年施政报告向公众谘询,工联会职训就业委员会就有关职业训练及就业政策有以下三项建议:(一)全面提升行业工资及培训津贴,推动僱主放弃「压抑工资」的营商手法、(二)政策官员要首先改变视职业教育为「次等教育」的心态,才能改变家长的心态、及(三)立法规定全港在职人士每年享有有薪培训假期,方便僱员进修温习及考取专业试资格。
大家係时候停一停,面对香港各行各业既工资数据
不少僱主常说香港工资近年已经大幅急升,最常听到的例子是目前就是以一万五千元,甚至是二万元招聘洗碗工也无人问津。然而问题却在於,所谓「近年已经大幅急升」的「近年」,到底是指那一个时段呢?说穿了,这一个「近年」正正就是2003年香港饱经沙士肆虐後,全港僱员基於「共渡难关、同舟共济」而自愿进入的「低薪年代」。如今部份无良僱主却以「近年」这个「低薪年代」作为基数,以证明香港僱员的薪金「近年」已经大大提高。听在当年愿意「共渡难关、同舟共济」的全港僱员耳裏,是否太凉薄了一点?
只要将沙士前一年的2002年的工资指数设定为100,自然会发现原来由2002年至2013年的十一年间,「所有行业」的平均实质工资增长只有2.1%,亦即是每年平均仅得0.19%的实质增长。因此可说全港僱员工资在十一年间根本就是毫无寸进。更严重的是,「製造」、「进出口贸易、批发及零售」及「运输」这三个行业类别的实质工资更出现负增长,分别为-1.2%、-2.5%及-10.8%。由於这三个行业类别的就业人数约一百三十万人,意即目前全港约1/3打工仔的实质工资仍然未能重回到沙士前水平。
简言之,2013年沙士後,香港人均本地生产总值已经由18万上升至29万,恒生指数亦由1万2千点上升至2万2千点,但俱皆是纸上富贵,全港僱员的平均实质工资仍然停留在2002年沙士前的水平, 1/3打工仔的工资仲衰过沙士前,可谓「越捞越霉」。由此可见,香港僱主在沙士後虽然得到僱员的「共渡难关、同舟共济」精神而克服了最艰难的时刻,可惜一旦难关已过,无良僱主却没有善待员工,反而继续採取「压抑工资」的手段对待僱员;更甚者为了进一步节省开支,不惜大量缩减人手、增加工时、削减福利、增聘兼职及替工。怪不得目前香港的股市楼市虽然较沙士前为高,但市民大众只觉是纸上富贵,打工仔反而「越捞越霉」,就业环境每况愈下,普遍年青人更认为生活空虚,前途暗淡。
建议
(一)全面提升行业工资及培训津贴,推动僱主放弃「压抑工资」的营商手法
香港工资长期停滞不前,导致行业凋零及人才流失,不少行业根本没有新人入行,资深前辈眼见行业毫无发展更纷纷转工转行,加快行业萎缩,故此政府当务之急是全面提升行业工资以挽留人才。
香港建造业曾一度面对人才流失及新人拒绝入行的问题,但在劳资双方的磋商合作下,建造业界率先提出「先聘请,後培训」的培训就业政策,透过提高培训津贴及工资成功为建造业增添大批生力军。事实上,特区政府近年眼见香港行业薪金被高度压抑,在2013年吸纳建造业「先聘请,後培训」的成功经验推出新学徒计劃:「职」学创前路先导计劃,即时提升学徒津贴及保证学员培训四年毕业後必定得到一份月薪不少於一万元的工作。工联会职训就业委支持政府「提升学徒津贴」及「提供保证月薪工作」,但认为目前只有零售及机电等少数行业能够受惠於新的学徒计劃,对於饮食、酒店及美容美髮等目前工资严重偏低及人才流失严重的行业却未能惠及。其次,「月薪一万」的工作保证却要四年後才能得到,工资明显仍然偏低及毫不吸引。因此工联会职训就业委建议政府应即时全面提升所有学徒计劃的培训津贴,同时提升「月薪保证」的金额,以合理薪酬促进行业健康发展,推动僱主放弃「压抑工资」的营商手法,重新挽回普罗大众,特别是年轻一代对就业前途的信心。
(二)要做到「行行出状元」,政策官员首先要改变视职业教育为「次等教育」的心态,才能改变家长的心态
行政长官梁振英近年不断在施政报告中强调「为年青一代创造更多元化和具前景的就业机会」及「政府应重新确立职业教育在教育系统中的定位」,可惜政策官员却一直未能交出合适的政策措施以落实「行行出状元」的施政理念。不少政策官员更将责任推卸在中学生及家长视职业教育为「次等教育」的心态。然而工联会职训就业委却要明确提出,将职业教育视为「次等教育」的始作俑者却是一批政府政策官员。
「多元出路」虽然是教育局宣称的香港教育制度特点,但实际上香港教育制度只鼓吹年青人中学毕业後要即时考入大学,不管是透过联招、或是副学士,甚至是重读留级,彷彿年青人中学毕业後选择职业教育或决定就业,就永远不能成为大学生,人生前途随此尽丧。教育局每年五月为到中学生出路举行的「多元出路资讯SHOW」展览更明目张膽视职业教育为「次等教育」,有关职业教育的资讯根本佔不到一成。所以,工联会职训就业委促请教育局必需带头改变视职业教育为「次等教育」的心态,从政策层面上将重视在职培训的职业教育定性为「多元出路」的其中一个重要环节;并在下年2016年5 月举办的「多元出路资讯SHOW」展览开始,将职业教育重新放设在一个重要的推广及宣传位置上,包括重点宣传职学创前路先导计劃及学徒训练、邀请参与学徒训练的各大小企业,例如港铁、中电、煤气及九巴等等驻场向所有参观者介绍本身行业的职业教育,为年轻人提供真正多元化的升学就业资讯,让人人各异的专长得以发挥。
(三)立法规定全港在职人士每年享有有薪培训假期,方便僱员进修温习及考取专业试资格
现代社会,在职人士若然拒绝持续进修,恐怕不用多久就会被市场淘汰。可惜的是自沙士後,打工仔除了工资长期停滞不前外,还要面对与日俱增的长工时问题,根本没有时间能够抽身进修学习。反观外国, 不少先进国家早已将终身学习视为公民的基本权利,更制定了专门的法律保障和推动国民终身学习。在澳洲,《2001年土着社群及组织(西澳洲)裁定》订明,工会代表、商店的管事或工作场地认可的员方代表,均应享有每年最多五天的非累积假期,用以修读由认可培训机构开办的课程。新西兰的情况与澳洲相似,亦有立法就有薪培训假期订定条文。《2000年僱佣关係法》第七部订明,工会有权向身为工会成员的僱员分配最多五天的僱佣关係教育进修假期。
事实上,香港部份有前瞻及眼光的僱主,早已为僱员提供有薪培训假期以吸引人才,只是有薪培训假期始终不是主流的僱员福利。故此,工联会职训就业委建议政府要带头推头业界制定有薪培训假期制度,透过立法方式,规定全港在职人士每年享有有薪培训假期,方便僱员进修温习及考取专业试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