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司梁锦松在首份预算案中并未有急於即时解决财赤,反不吝於动用财政储备,提出宽免差饷、水费、排污费,免收一年商业登记费、延续超低硫柴油税务优惠一年及冻结政府收费等六项合共64亿的「利民纾困」措施,显示特区政府与民共渡时艰的决心。面对来年452亿元的财政赤字,梁锦松提出「先推动经济、节流、後开源」的缓急有序「五年除赤计劃」,先要政府带头「悭家」。若成效不彰时,才向港人提出具体的开源措施,届时自然容易获得接受。
工联会社会政策委员会贊同「五年除赤计劃」的首要任务为「先推动经济」,目的在於稳定就业。工联会早在1999年已提出香港应推行「就业优先」的经济发展策略。理由简单,因为愈多人就业,经济自然好,特区税收亦会增加。本委员会欣赏梁锦松在阐释「市场经济」时表示政府不是什麼也不做,而应为市场创造发展条件。对於梁锦松建议推动发展可吸纳庞大劳动力的四大优势经济领域(金融、物流、旅遊及工商业支援服务)及亲自主持一个跨部门小组推行本土经济,例如家务助理及小商贩等经济活动以创造更多就业机会,本委员会深表支持;因为造成今天失业高企的困局主因在於单靠发展高增值、高科技的知识型经济根本不能吸纳香港大批低技术的基层僱员。政府若能积极推动本土经济,尽管这只是低增值经济活动,但能使香港经济迈向多元化,有助重整失衡的产业结构,搞活本土劳动力市场,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推动本土经济时,本委员会有三项原则性的建议:第一、政府必需学懂放权,减少对本土经济活动的不必要干扰;第二、本土经济涉及政府多个政策部门的日常运作,所以政府应设有「专人专责」及简化行政程序以推动本土经济的发展;第三、善於利用已有的社会资源,例如球场、工厂大厦提供适当场地协助自僱创业人士经营各类小商贩等本土经济活动。
节流方面,本委员会反对财政预算案为公务员预设减薪幅度,因为此举被怀疑为政府不按过去薪酬调整机制办事,引起社会争议及矛盾。本委员会强调公务员薪酬调整应跟从现行机制,参考「薪酬趋势调查」结果,并兼顾公务员士气及基层公务员的负担。
按梁锦松预测,在成功推动经济及节流後,「五年除赤计劃」的中间三年内政府每年仍欠约20至100亿元。因此建议开徵边境建设税。本委员会对此建议有所保留。因为增设边境建设税无疑是两地人流的人为障碍,有违政府要发展物流业的原意。事实上,虽然财政预算案预测香港经济中、长期前景良好,但同时明确表示由於通缩压力,短期内失业率仍会上升。故此本委员会认为在未来五年来任何开徵的新税必定不可加重打工仔的经济压力。要开源,本委员会认为香港偏低的利得税率有不少上调空间,建议将利得税改为提升一个百分点的三级累进税制。利润五百万元以下的企业可维持目前16%的标準税率、五百至一千万元的企业缴交16.5%的税率、一千万元以上的企业缴交最高税率17%。
总结而言,本委员会欢迎梁锦松提出的「利民纾困」措施。对於「先推动经济、节流、後开源」的「五年除赤计劃」更表贊同。本委员会重申「五年除赤计劃」的关键在於稳定就业,期望政府能积极回应工联会主张的「就业优先」经济发展策略。但反对财政预算案预设公务员减薪幅度、对开徵边境建设税有所保留及建议政府应引入三级制的累进制利得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