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外判制度形成「三输一赢」畸形局面:政府无法藉外判悭钱、工友权益饱受剥削、市民得不到满意的公共服务,赢的只有外判承办商,稳赚不赔。香港工会联合会(工联会)今日(11月12日)举办「政府带头检讨改革外判制度」圆桌会议,旨在集思广益、凝聚共识,推动检讨改革外判制度,让基层外判工友更好分享发展成果。
出席圆桌会议的讲者包括工联会理事长、立法会议员黄国,港九劳工社团联会主席、立法会议员林振昇,香港大学社会工作及社会行政学系人口健康讲座教授叶兆辉,香港社区组织协会幹事吴衞东,以及香港环保、物流及清洁从业员协会理事刘月扁。会议由工联会副理事长、劳顾会僱员代表林伟江主持。连同工友代表,圆桌会议有近百人出席。
政府过去两年批出的外判合约,金额高达458亿元,开支庞大,涉及约2万名外判工,佔外判工总人数约一半。然而,超过三成政府外判工的时薪仍在49.9元或以下,时薪中位数只有55元,26天工作、每天8小时,月薪仅为11440元,只及全港每月工资中位数19100元的60%,根本不能保障他们与家人过上体面生活。政府外判合约一般只有两、三年,岗位不稳定,合约完结便自动失业,工友缺乏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容易焦虑不安,导致更大的心理压力,亦会降低工作积极性,影响公共服务质素。
黄国表示,根据工联会研究显示,即使加上强积金及劳保开支等,工友薪酬成本只佔年化合约总额的42.3%。而根据效率促进组早年研究,政府管理外判合约的开支,可达到合约金额14%,合约及管理开支加起来,成本随时比政府直接聘请公务员工人还要高,不符合财政效益。为使政府外判工能够获得「合理收入」和「长期聘用」,市民得到更好的公共服务,亦让公帑用得其所,工联会倡议成立公营市政服务机构取替外判制度,对长期有实际需要的岗位实施长期聘用,最少支付生活工资,使到外判工的辛勤劳动可以改变自己和家人的生活,彰显劳动价值,打破「三输一赢」畸形局面。
叶兆辉认为,政府检讨改革外判制度,减少将工作外判,能对社会带来积极作用,有助解决香港贫穷问题,体现人文精神,提升最低工资则可纾缓在职贫穷。他指出,本地最低工资只能买一杯拿铁咖啡,在澳洲悉尼则可买五杯,而开心指数与拿铁指数成正比,可见本地最低工资处于甚低水平,基层工友亦难言开心。他认为,加强教育投资与改革是减贫的长期出路,而创建共享价值、突破商业界限,达到共富、共创、共赢,可改善整体贫穷状况。
刘月扁作为政府外判工友代表,讲述了工友日常工作中不为人知的辛酸,包括工资过低,仅稍高于最低工资,「买餸煮饭都要计住条数」,又批评外判清洁工的工作环境不人道,沒地方食饭、沒食水供应,更沒有休息室,部分工友要在厕所门口休息甚至用膳,环境恶劣。
吴衞东深入剖析了政府外判工的贫穷现状,并提出多项政策建议,包括确保政府外判工工资有机会按年资增长,促进本地劳动力;修订外判服务招标指引,必须规定外判工工资应包括有薪饭钟;审视外判人手比例指引,确保不会工资稍涨但大削人手,导致工作量大增,并研究规管外判工不会在续约期间被无理解僱。
林振昇就「外判制度下的权益保障」作分享,建议政府提高劳工待遇及职业安全在投标评分的比重,包括将工作时数等加入评分项目,提供更多诱因鼓励承办商完善工友劳工福利及职业安全保障,并把标准加以推广,包括鼓励公营机构的外判合约按政府的标准,让更多前缐外判员工受惠。
黄国补充,政府作为全港最大的僱主,是公共服务责任的最终承担者,有责任带头保障基层工友,确保「劳有所得」,同时,树立尊崇劳动、尊重基层劳动者的社会风气,令基层工友能够过上体面有尊严的生活。工联会非常愿意吸收各界的意见,求同存异,一同为基层劳工有更大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作出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