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政建议:强化产业发展 改善民生 共建和谐社会
(2006年8月8日)
工联会负责人今日与行政长官曾荫权会面,就特区政府稍后发表的施政报告提出建议,期望未来施政重点可以有助本港巩固原有地位,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以及关注就业民生,建构和谐社会。
出席的工联会代表包括会长郑耀棠,理事长黄国健,副会长林淑仪,副理事长蔡镇华、
甲. 巩固原有地位,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近期经济持续向好,本地生产总值与去年同期比较实质上升8.2%,失业率为5.2%,是四年半来的低位。劳动市场畅旺,带动整体社会气氛良好,民情转趋理性,怨气明显减少。然而,国家领导人不止一次提出本港经济深层次矛盾难以即时解决,至今经济未能成功转型,香港未来前景令人忧虑。事实上,本港劳动人口中逾三成具中三程度以下学历的低技术劳工,他们仍然面对就业不足和失业问题。即使获得工作,清洁、保安和饮食工人普遍面对长工时、低工资的环境,建造工人近年饱受行业拖欠工资陋习而高叫「有汗出,无粮出」口号。施政者切勿只看表象,盲目乐观,忽视当中暗涌。
工联会认为要解决问题,香港务必加快经济发展,促进就业,改善民生,达致社会和谐。经济发展方面,要积极研究配合国家「十一五」规划,大力推动国家与香港在国际金融、贸易、航运领域的交流和合作,进一步发展一直在港具优势的产业,巩固产业原有的国际性地位,另一方面维持香港长期繁荣稳定。随著经济全球化竞争加剧,周边地区不断崛起,本港经济发展不进则退,特区政府应尽快研究出进一步发展本港国际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地位的具体规划和有效措施,藉以在国家强劲发展中扮演更重要角色,在国际竞争中占据更有利位置。
本港亦要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发展新产业,解决长期存在的结构性失业问题,本港须大力发展具经济增长和吸纳庞大就业人口的新产业,要求特区政府落实工联会多年来主张的「就业优先的经济发展策略」。
与会的工联会负责人亦指出,加快经济发展是艰深的课题,特区政府需扮演积极角色,引领各界走出困局,体现强政励治。对此,特区政府应积极在资金、政策和人才方面,加大对支柱优势产业的支持力度,积极推动经济健康发展。特区政府要掌握社会各界情况,促使各利益阶层求同存异,以香港整体和长远利益为依归。
乙. 关注就业民生,建构和谐社会
工联会认为经济发展的终极目标在於改善民生,特区政府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一切应从就业出发,让人人安居乐业,化解潜在的社会矛盾,缔造真正的社会和谐。事实上,经历多年的经济持续低迷,各行业雇员面对工作强度加大、减薪、裁员、甚至就业不足和失业等就业变化,一直表现出与社会共渡时艰的精神,默默尽个人最大努力,为维持社会正常运作而作出贡献。到了经济渐见好转的今天,广大雇员应可分享成果,改善生活。故此,工联会促请特区政府关注就业民生,采取有效措施化解贫富悬殊,共建一个和衷共济、气氛祥和的香港社会。建议如下:
1. 实施最低工资标准工时,保障广大雇员合理权益,并建议优先在保安及清洁行业推出;
2. 完善资历架构中的「过往资历认可机制」,保障雇员职业生活;
3. 全面检讨《雇佣条例》,修订强积金条文,制订「保障兼职雇员规例」,确保劳工应有权益;
4. 推出行业政策和措施,包括打击建造业欠薪情况,推出能平衡各类职业司机生计的铁路发展规划,改善基层劳工就业困境;
5. 恢复聘用公务员,妥善处理薪酬水平调查结果,稳定工作团队;
6. 关注银行雇员、教师所积压怨气,调整政策化解爆发危机;
7. 实施有利民生政策,包括减公屋租金和车费,减轻基层市民负担;
8. 密切关注开徵新税项对基层市民造成的极大影响,建议特区政府应充分利用各个渠道,进行广泛谘询,了解各界对销售税的忧虑,认真听取意见,慎重处理,避免制造社会震荡,破坏建构和谐社会的大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