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工会联合会(工联会)代表今日与行政长官曾荫权会面,就2010/11施政报告提出工联会对一系列劳工和民生政策的诉求;工联会理事长吴秋北表示,政府提出在未来一年会以改善民生为施政重点令人高兴,因为民生和劳工问题得到妥善处理,社会便会和谐。
吴秋北:妥善落实最低工资
吴秋北指出,香港经济目前虽然有增长,但僱员工资增长呆滞,非正规僱员越趋普遍,基层劳工正积累怨气。因此,政府必须妥善落实最低工资,消解劳资之间的深层次矛盾。
叶伟明:着手制定标準工时
工联会立法会议员叶伟明重申,最低工资水平必须考虑「工人及其赡养家庭人口的基本生活需要」和「不低於社会保障水平」两项原则。同时,政府亦要提供配套措施,例如交通费津贴、低收入津贴和暂托幼儿服务等,鼓励低收入僱员努力工作赚取生计。此外,政府应着手制订标準工时,避免工时过长,损害僱员的生活质素。
潘佩璆:政府停止将服务外判
工联会副理事长、立法会议员潘佩璆要求政府停止将服务外判,增聘长期聘用的公务员。他表示,政府过去十年带头将非核心服务外判,已使基层劳工职位零散化,令清洁、保安两个行业僱员的薪酬饱受剥削;其他行业相继效法,令其他工种也出现非正规僱员。这严重扭曲僱佣关係,必须正视和处理。而政府长期聘用非公务员合约员工,已令公务员队伍分化,需要解决。
王国兴:促政府增建公屋,解决基层市民的住屋困难
鑑於近期房地产炒卖炽热,并由豪宅蔓延至中、小型单位,影响民生;工联会立法会议员王国兴建议,政府增加兴建公屋,解决基层市民的住屋困难,缩短市民轮候公屋的时间。工联会又建议房委会尽速復建居屋,和增闢「夹心阶层公屋」,放寛申请者的入息限制,以照顾夹心阶层市民的住屋需要,降低私人住宅单位需求,从而压抑房地产炒卖活动。
黄国健:取消高龄津贴申领者的离港限制
在安老服务方面,工联会副会长、立法会议员黄国健要求取消高龄津贴申领者的离港限制,让长者可以领取高龄津贴,选择到生活水平较低的邻近地区颐养馀年。同时,政府应增拨资源,支援长者「居家安老」,让健康较差的长者也能在熟悉的家居环境继续生活,并得到合适的照顾。
香港工会联合会
对2010/2011年度行政长官施政报告
意见书(摘要)
主题:关顾劳工需要.改进政府施政.优化社会环境
甲、 经济及就业市场形势:
一、通涨及物业价值不断升温、未来经济发展充满不确定性,外围及内部却未形成挤泡沫动力,经济潜在风险正不断增加
二、 失业情况缺乏显着改善,工资增长呆滞,与经济復甦步伐存在颇大距离,劳工阶层对「衰退先行,復甦无份」的循环感到不满;非正规僱员情况越趋普遍,不利就业市场健康发展
乙、 政策建议:
劳工政策──
改善工资工时,完善劳工制度;兼顾行业利益,推动未来发展
1. 强烈要求最低工资标準金额,必须考虑「工人及其赡养家庭人口的基本生活需要」、「不低於社会保障水平」因素
2. 改进综援制度,设立为低收入人士而设的「就业交通津贴」、「暂托幼儿服务费用」等项目,增加工作诱因;新制度同时照顾贫困老人的生活津贴
3. 停止外判政府服务,全面立法监管「价低者得,重利轻质」的私营外判制度;全面检讨《僱佣条例》,正视「非正规僱员」保障问题
4. 着手制订标準工时、中央僱员补偿制度、推行集体谈判权、增加有薪产假、加强保障产後妇女免遭无理解僱、增设男士侍产假;增拨资源处理劳资纠纷案件,保障工人应有权益
5. 扩充各类就业服务、培训及支援计劃,为僱员提供「培训假期」,增强人力资源竞争力;恢復为参与僱员再培训课程学员提供劃一津贴;增强青少年培训及就业支援架构的实用性及效益,协助青少年投身建造业、交通运输业、航运业等需要新力军加入的行业
6. 取消强积金与遣散费/长期服务金的对沖机制、实施强积金「红簿仔」措施;推行「全民退休保障计劃」
7. 正面回应公务员队伍合理诉求,增聘长期聘用制公务员,改良公务员薪酬及职系架构
8. 「十大基建」工程进度,需要配合发展需要及建造业劳动力情况,坚决反对输入外劳;协助本港发展预製件生产基地,为建造业工人提供就业机会
社会民生政策─
调整房屋政策,关顾老弱病患,纾解通涨困难,促进社会健康发
9. 调整公营资助房屋政策,尽速恢復兴建居屋、夹屋、增加公屋供应、设立夹心阶层「公屋」;加推措施压抑物业投机活动,稳定楼市
10. 取消高龄津贴的离境限制、向长者提供医疗津贴、增拨资源支援长者「居家安老」、缩短长者轮候资助护养院舍时间、设立居家安老照顾者津贴;加强对精神病患者的支援,缩短专科门诊轮候时间
11. 宽免涉及民生的政府收费,纾解通涨下的市民困难
经济政策──
投入十二五,扶助中小企,稳航运中心,拓多元经济
12. 调整城市规劃及重建计劃,注重发展多元经济,创造条件扶助中小企业及商贩发展
13. 积极投入到国家《十二五规劃》当中,为香港长远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
14. 积极参与珠三角产业升级换代,加强两地政府合作,推动香港中小企转型,巩固香港经济基础
15. 採取资助技术提升、人才培训、简化行政程序及税务优惠等措施,巩固和加强香港国际航运中心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