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联会11月27日与财政司司长会晤,就《2019-20年度财政预算案》提交意见,有关建议如下:
老有所养
1. 「长者生活津贴」及「高额长者生活津贴」的资产限额分别调高至80万及40万(以夫妇计算),并容许长者以个人身份申请,从而令更多长者受惠。
2. 免审查的高龄津贴改为年满65岁的长者可领取,同时放宽规定,使领取生果金长者亦可同时领取伤残津贴,预计开支约16亿。
3. 拨11亿元为所有年满65岁的长者派发1000元的「长者居家安老服务券」,以便长者可用於日常的社区及家居护理、陪诊以至上门保健服务,提升他们的安老质素。
4. 为60-64岁初老长者提供半价乘车优惠,预算有关支出每年不多於5亿元。
5. 建议就《安老服务计劃方案》加拨200亿元,以应付社区照顾以至院舍服务提升及改善服务的需要。
6. 建议政府预留50亿以提升院舍的软、硬件设施,并用於整体增加院舍人手、改善安老服务业从业员待遇及前景,增加培训力度等多方面,以提升安老及残疾人士院舍的质素。
7. 设立全面的照顾者政策,当中包括残疾人士、长者家属及照顾者,从培训、支援和认可三大方向推动支援措施,以应对未来人口老化的趋势。譬如在经济上,建议将生活津贴恆常化外,也应为照顾者提供车费津贴、培训支援以及情绪辅导等。
8. 建议增拨2亿,以制订全面认知障碍症应对策略。
9. 增建安老院舍。
10. 增加家居照顾服务名额,配合紧急个案及离院长者衔接。
11. 优化长者社区照顾券计劃。
纾缓住屋负担
12. 建议为已轮候公屋三年以上、经审查符合入住公屋资格的基层家庭,发放1880元租金津贴,估计约12万家庭受惠,政府每年拨款约27亿元。
13. 为首次置业的香港永久居民提供一次性的从价印花税宽免,而首次置业的香港永久居民在申请「按揭保险计劃」时,可获一次性的保费豁免。
14. 建议政府为合资格「白居二」人士提供额外的「按揭还款保证」,令他们可以选择不同年期的未补价居屋。
15. 自2012年以来,公屋4次加租至封顶(10%)的幅度,建议政府再次推出公屋免租一个月的措施,以减轻公屋居民加租的负担。
16. 研究增加境外人士及以公司名义置业的买家印花税、容许港人优先购置新建住宅、限制海外资金入市炒卖二手物业等。
17. 把房屋储备基金注资到房委会及市区重建局等公营机构,以协助该些机构在市区等「熟地」兴建公营房屋;同时加快回收棕地,釐订合理赔偿,增加土地供应。
扶助弱势社群
18. 继续改善在职家庭津贴,将现有的全额津贴的工时要求由192小时降低至176小时,以令更多低收入的家庭可获全额资助。
19. 加强支援少数族裔,增加现时录取九名或以下非华语学生的中、小学所能取得的资助金额。改变向录取非华语学生的中、小学提供「定额基本资助」模式,随取录人数增加而提供额外资助,以及增加少数族裔人士支援服务中心的资源。
20. 增拨资源支援特殊教育需要,为幼稚园提供额外资源,改善环境配套,并增聘专职教师与专业人士作协调工作;以及增加特殊教育的培训名额。
21. 增发一个月综援金、职津、长生津、生果金和伤残津贴。
22. 「非公屋、非综援住户生活津贴」恆常化。
纾缓在职人士经济负担
23. 调低交通费用补贴计劃400元门槛至300元。
24. 取消薪俸税暂缴税。政府库房滚存了过万亿储备,建议政府取消薪俸税暂缴税,以纾援中产的负担,取消暂缴税只会令下一个年度的政府收入暂时减少,於下一年度收回,不会对之後的财政收入有实质影响,而且取消暂缴税对政府收入影响极之轻微,一年暂缴税约为400多亿,在2017-18年度,只佔政府收入的7.8%(推算见表一)。
25. 宽减薪俸税及个人入息税75%,上限20,000元。
26. 扩阔薪俸税边际税阶,首个税阶从 50,000 元增至60,000元,让更多基层市民脱离税网。
27. 拨款3,300万元增加「中高龄就业计劃」在职培训津贴。
28. 拨款280万元鼓励聘用求职困难的少数族裔人士。
29. 检讨外判服务合约,订明外判工人工资不低於行业工资中位数,政府部门亦应承担最终责任。
30. 设立「中央职业保险补偿基金」制度。
改善医疗服务
31. 建议当局研究针对肺癌及乳癌等高发性癌症和乙型肝炎进行筛检计劃、为女性安排定期妇科检查、心房颤动普查及扩大子宫颈癌疫苗注射範围。
32. 研究推行「全民验身计劃」。
33. 研究进一步增加医疗券金额至每年3000元的可行性,并容许夫妇在互相确认後,医疗券金额可以互通使用。
34. 大幅提升中医医院资助,以降低中医医院收费。
35. 资助贵价及罕病药物,增加医院管理局的「药物开支拨款」,并进一步优化《药物名册》;尽快落实将医院管理局的「恩恤用药计劃」纳入为关爱基金援助项目。
36. 落实18区公营牙科诊所,增加服务节数,并研究为牙科街症增加补牙、镶牙等服务;长远研究推行「全民/长者牙科保健计劃」。
鼓励生育
37. 大幅增加子女免税额,应由每名120,000元,大幅增加至首名180,000元,第二名起每名增加至250,000元。
38. 建议政府拨出30亿元,为每名新生婴儿父母发放50,000元新生婴儿津贴。
39. 设立1,000亿元子女培育基金,以基金的投资回报为每名香港儿童开设一个子女教育基金户口,政府拨6000元作首笔储蓄,其後每年由政府及父母各自供款3000元(每月250元)到户口,直至15岁,经济困难父母可申领相关援助。基金每年总拨款额约为29亿。
40. 建议为每个学童派发书簿津贴券2,000元,以减轻开学时家长负担。
41. 幼稚园全日制、长全日制的学额应达至5成或以上。
42. 加强託儿服务,以免租金形式予非政府机构办廉价託儿所;除须加强日常的託管服务,傍晚、学校假期和非劳工假的公众假期服务尤须加强。
培育人才
43. 建议增加公帑资助学士学位学额,以减轻学生负担。
44. 推行「职业教育和训练双轨制度」,为不同兴趣及长处的年青人提供多元出路、各展所长的机会。
45. 改革学徒计劃,推出全新的「职」学创前路先导计劃,特别针对宣称「劳工不足」的行业吸纳及培训人才。
46. 向基金额外注资45亿元以增加持续进修基金资助金额至每人4万元。
47. 释放妇女劳动力参与安老业。
推动产业多元
48. 以研发开支提高至GDP的2%为目标。
49. 支援文创产业,亦应为传统的龙狮、花炮、纸紥等艺术开闢专用场地。
50. 20亿元的「再工业化资助计劃」扩大应用範畴,以强化香港的传统和优势产业、復兴「香港製造」的品牌。
51. 配合废物徵费後年实施,当局应成立20亿元「绿色产业发展基金」,支持环保工业的发展,当局应提供专门税务、土地等优惠,吸引更多废物循环再造企业在本港发展业务。
52. 检讨及改革现时对小贩、牌档、墟市等街头经济活动的规管,发展别具特色的街头经济活动,为市民和旅客提供廉价及具特色的消费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