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10月12日闭幕,来自全国各行各业近2000名中国工会十八大代表和特邀代表齐集北京,在为期五天的大会上为弘扬劳模、劳动光荣的精神和更好维护职工权益而集思聚力。
大会闭幕词的一些关键语句:「我们要始终坚持履行维权服务基本职责,不断增强职工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着力解决好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农民工、城市困难职工等重点群体的急难愁盼问题」「持续推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坚决维护好劳动领域政治安全」,都是值得关注的。我们认为,这些语句给当下推动良政善治、为市民谋幸福的香港新局有着重要启示作用。笔者尝试从香港基层劳工状况,在下文阐述我们近期的政策建议,希望特区政府在发展经济的同时,鼓励劳动,着力维护劳工权益,不断增强香港打工仔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外判造成「三输一赢」畸形局面
工联会多年前已建议作为香港最大僱主的特区政府带头取消外判制度,令市政、环境衞生、保安等长期需要的工种工人获得长期聘用,以免薪酬福利被长期剥削。经过时日证明,外判制度造成今天「三输一赢」畸形局面:政府第一输,无法藉外判节省金钱;工友第二输,权益饱受剥削;市民第三输,得不到满意的公共服务;赢的只有外判商,赚个盆满钵满。
康文署、食环署、房屋署及产业署四个「外判大户」,合共有4.2万名外判工。根据近期合约资料推算,四部门每年的外判支出高达100多亿元,以外判时薪中位数55元计算,4.2万名外判工一年薪金只是60亿元左右,薪金佔不到总开支的一半,即说另一半的开支落在外判商手裏。100多亿还未把四部门为管理外判合约所需行政成本算起来,外判制度根本不能说是为政府节省金钱的方法!
外判合约大多只有2至3年,有些短至1年。同一位工友可能合约接合约,在同一岗位服务十年八载却无法按年资递增年假等福利,而且隔年面对续约压力,不知生计能否保住,朝不保夕的心理不安。此外,不同外判商批出相同工种的合约,又或同一外判商在不同日子推出合约,给工友的工资水准往往如海鲜价式的出现差异,制造了同工不同酬问题,在同类工友中制造不公。工友在外判制度长期维持下,薪酬待遇被剥削,年资福利无长进,职位沒保障,怎谈得上乐业呢!
外判制度,制造了在职贫穷问题,数十万基层劳动者经过多年的辛勤劳动,赚取的报酬并不可令他们有稳定、有体面的生活。有人甚至说,赚不够生活的基层劳动者,会以另一种津贴(如在职家庭津贴)作补贴,即是说明摆着为外判商剥削作出补贴。外判工友(困难职工)这类群体的急难愁盼问题突显多年,却未见政府着力解决问题,反而经常「长裙玉佩来遮丑」。
不只是服务外判,往往连责任都外判出去的印象,当工友遇上劳资纠纷需要向外判商追讨时,身为僱主的政府往往有「袖手旁观」的感觉。环视周边地区,包括内地不少城市,近年在环境衞生及楼宇保安工作都採用创新科技来管理。反观香港的街道清洁,仍靠清洁工用扫把和垃圾箩清洁,可见外判商沒有投资在应用科技来改善装备和效率。工友天天面对工作强度高,休息环境差,甚至制服材质差劣,保护装备欠奉,真是有苦自己知,有冤无路诉,工资又低,何来归属感和安全感呢?
可成立公营市政服务机构
再说,万一我们碰上突发事件或恶劣天气后急需清理,因为外判制度下政府未能掌控人力资源,难以快速应变应对,公共服务质素自然无法提升,市民得不到满意服务,又是一弊。
为何说外判商是制度下的唯一赢家?以一间专门承接政府外判的上市集团为例,2022年业绩显示,获得服务合约总额18亿元,当中八成为政府及半政府机构项目,纯利6500万港元,增长两倍,股东资金回报高达17.2%。外判商收入稳定,利润有保证,工友薪酬却不足以保障体面生活,这是绝不公义的局面。
既然输的比赢的多,那为何坚持长输下去呢?特区政府作为全港最大的僱主,是公共服务责任的最终承担者,有责任带头保障基层工友权益。工联会建议政府带头取消外判制度,并研究成立公营市政服务机构取替外判,对长期有需要的岗位实施长期聘用,最少支付生活工资。
我们期望政府展现魄力,进一步解决外判问题,为基层工友带来公义的制度和合理的薪酬待遇。
黄国
全国政协提案委员会副主任、工联会理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