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人才流失,同时面对出生下降、人口老化,于是,政府近日因疫后復常急推「建造业及运输业输入劳工计划」和放宽「补充劳工优化计划」,来应对人力不足问题。然而,除了输入外劳,我们相信释放劳动力例如妇女,将有一定作用。最近,我们透过社区网络,在8月中旬与10名有意就业、处于主要工作年龄段(25至54岁)和育有14岁或以下子女的基层及少数族裔妇女进行深入访问。结果发现,逾七成妇女都有就业的意愿,但碍于种种困难而未能投身劳动市场。基层妇女的障碍是缺乏弹性工作安排和适应她们的再就业培训课程,以及沒有适合的照顾者看管子女;而少数族裔妇女的障碍则是语言不通、工作性质不适合、性別不平等,以及其种族的传统文化和观念与华人社会有异。
受访妇女指出,她们对本港现有妇女劳工和相关福利政策的了解不深;认为成效不大。第一,在僱佣政策方面,除了产假和侍产假外,其他家庭友善僱佣措施,例如5天工作周和弹性上班时间在职场上并不普及。现时这项措施属义务性质,要引起以利益先行的企业对员工家庭需要的重视,有一定难度。第二,在託管服务方面,受资助幼儿中心在服务名额和涵盖的年龄层上,都满足不了母亲照顾者的需要,而人手不足的情况更有机会酿成意外风险。与此同时,幼儿工作者的文化敏感度亦不足够,以致他们不懂得照顾少数族裔幼儿的需要。第三,在就业培训方面,现时市面上大部分的培训及再培训计划都採取全日制教学模式,所以与她们照顾子女的时间有冲突。再者,培训课程只教授行业知识,并沒有提供额外支援;即使完成相关课程,还是有机会找不到对口的工作。
观看香港邻近地区释放妇女劳动力的政策,其实有值得香港借鑑的地方。本次研究选择了4个亚洲地区:新加坡、日本、澳门及中国内地进行探讨。首先,新加坡劳工局推出了「herCareer」计划,当中涵盖了职涯规划谘询、职业配对、技能提升课程和工作实验等元素,目的是帮助女性重返职场。新加坡税务局2005年推出「在职母亲子女评税扣税」,有15%至25%的个人入息税豁免和按子女数目递增;该国在2021年分別为1.5岁以下的婴幼儿和1.5岁至6岁的儿童提供11600和179000个託管名额,如果妇女需要把子女送到託儿所,更可获得600新加坡元的婴幼儿照顾津贴及300新加坡元的儿童照顾津贴。
从两地数据比较可见,新加坡的措施有助鼓励女性就业并提高生育率,应对劳动人口不足问题。2021年香港女性劳动参与率(不包括外佣)为49.6%,新加坡(不包括外劳)达64.2%;壮龄女性(25至54岁)劳动人口参与率香港是72.7%,新加坡达84.7%,相差12个百分点。
看看日本,企业有义务为育有3岁以下子女的员工提供一天工作6小时的工作制度,而在不久将来,企业须为这一群员工提供在家工作的选项,并且不必加班至孩子上学前,这样的弹性上班安排可让妇女更好地平衡工作和家庭责任。
再看,澳门政府将会确保《本地学制正规教育基本学歷要求》中,有性別平等的内容和推动社会组织加强性別教育及媒体识读教育,从源头消除对妇女的歧视。此外,中国内地鼓励女性投入原本以男性主导的行业,并根据社区特点去创造就业职位,有助缩窄男女之间的就业差距。这些措施都有助妇女投身劳动市场,填补劳动力缺口。
工联会理事长、立法会议员黄国
刊于2023年9月9日《信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