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衞生组织曾拟出32 个可具体量化的健康城市指标,当中除了有「死亡率」和「儿童疫苗接种率」等健康相关指标外,还加入「失业率」和「收入低于平均所得之比例」等劳工相关指标。可见一个健康城市应兼顾健康、工作、生活和环境等方面的品质。令人遗憾的是,香港虽推广健康城市概念多年,劳工指标表现却不尽如人意,在职人士普遍难以在工作与生活之间取得平衡,与健康城市目标相差甚远。
「工时长、压力大」,几乎是每位本港在职人士的真实写照。瑞银集团于2018 年研究指出,香港人每周平均工时高达52 小时,为77 个调查城市之冠。全球最劳累城市排名,香港连续三年位居前三,2021 年更加名列榜首。本港运输和零售等行业採用的预设工作指标或佣金制,底薪偏低,工友只能通过长时间工作来维持收入水平。近年很多银行工的朝九晚五工作亦已不復存在,僱员反映虽有合约规定,但实际上要到晚上七点后才能收工,有的甚至要工作到晚上九时后才能下班。
工联职安健协会于2017 年曾就在职人士工作压力进行调查,过半受访者每周需工作50 小时或以上,甚至有的除了每日工作11 小时或以上外,每周仍要加班17 小时或以上。
调查亦发现工时越长,受压情况越严重。长期睡眠不足,亚健康情况普遍。试问,如果连在职人士身心健康都保障不了,香港如何配得上健康城市之名呢?
本周立法会动议辩论健康城市,我们认为政府在加快实践健康城市目标时应更注重在劳工指标上的表现,加强对在职人士身心健康的关注,切实改善现时「工时长、压力大」的普遍问题,推行标准工时,提高就业质素。
工联会理事长、立法会议员 黄国
刊于2022年7月14日《香港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