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政策与香港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有相当重要的关係,工联会认为政府必须广泛吸纳社会意见,并付之以行,才能回应社会不同界别的需要。另外,对於谘询文件中提出放宽输入外劳的建议,工联会就此提出严正反对,并指出输入外劳只会损害劳工福利,破坏劳资和谐。以下为本会回应的重点:
一、人口政策讨论失去应有焦点
谘询文件整篇以「人口老化,劳工短缺」作为焦点,所谈及的是释放劳动人口、培训人力资源和补充人口与劳动力方面的政策。骤眼看来,政府所谓的人口政策只是一个解决劳动人口不足的应对方案。
人口政策的讨论面不应这样狭隘,人力资源配置只应是人口政策的其中一个讨论点。人口政策中尚有很多其他政策範畴,如教育、移民、产业发展及就业支援政策等。现在政府却集中讨论劳动力的供应不足,令到社会各界把讨论的焦点都放在劳工範畴上。整份文件以偏概全,忽略了人口政策应有的涵盖性。
二、人口政策督导委员会应加入劳工界声音
政府提出的人口政策关注点,牵涉多方面的劳工议题,诸如职业教育、劳工退休生活、释放劳动力及输入外劳等。人口政策督导委员会理应加入代表劳工界的委员,让制定人口政策时能够以一个更全面的角度思考。
三、从多方面改善本地劳动市场
工联会认为,现时本地劳动市场有多方面需要改善:
一)平衡文法及职业教育发展
按年龄组别劃分的勞动參与率:
年份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15-19岁 |
13.7 |
14.1 |
12.7 |
11.9 |
9.7 |
9.5 |
20-24岁 |
70.1 |
69.7 |
67.5 |
65.1 |
61.0 |
61.6 |
资料来源:香港统计年鑑2012
香港年青人的劳动参与率近年一直下跌,与专上教育蓬勃发展不无关係。自千禧年始,自资副学士课程、本地及海外衔接学位课程和私立大学如雨後春笋,自资全日制经评审副学位学生人数由2001/02年度的3,732人升至2012/13年的31,093人,自资学士学位由268个升至15,870个,衔接学位由3,342个升至9,593个[1]。拥有专上学歷的人急速膨胀,导致毕业生未必可以觅得相关专业或学歷要求的工作。
年青人毕业後找不到合适的工作,但同时我们亦看到很多技术行业正在出现人材荒。人手、学歷错配的问题日趋严重。社会风气普遍着重学术教育,不少年青人以及他们的父母,对於技术行业始终抱有较次一等的感觉。职业教育不受重视,令到技术工种难以聘请新血,行业逐渐出现断层,影响到社会的多元经济发展。
工联会建议政府应加强职业教育的发展,提升技术工种的社会地位及待遇,保障香港多元就业选择。例如在劳工处的招聘会中增加关於职业教育的展览及技术工种的招聘摊位;尽早在初中阶段向学生灌输职业教育升学途径及不同行业就业前景的信息;加强向公众宣传技术工种与白领行业对社会均有同样贡献,提升技术工种在公众心目中的位置。
二)为新来港人士投入劳动市场提供协助
近年,香港人口增长的主要动力来自新来港人士,新来港人士对於补充香港劳动力起关键作用。大部份新来港人士学歷只属於中等水平,在15岁以上的新来港人士中,有7成以上属中学程度的学歷[2],新来港人士的学歷和技术未必符合本地僱主的要求。加上,新来港人士学歷未必在本地受到承认,令他们在寻找工作时出现困难。工联会提出政府应该针对新来港人士的就业意愿,为他们增加并配对相关行业的培训,促使新来港人士可以尽快融入社会。
三)营造家庭友善的工作环境
相比一些发达地区,香港现时的女性劳动参与率只有50%左右,而2010年OECD[3]地区的15-64岁女性劳动参与率为61.79%[4],香港女性的劳动参与率相比之下仍属偏低,如能把香港女性的劳动参与率提升10%,即可有多30万的劳动力供应。
工联会指出香港的长工时文化以及缺乏受资助的幼儿託管及安老服务名额,大大限制了女性的工作及生育决定。工联会要求政府尽快订立标準工时并增加受资助的托儿及安老服务,以营造家庭友善的工作环境,让本地家庭在生育及工作决策上有更大的选择权。
四、输入外劳建议,妄顾劳工权益
对於谘询文件中提出增加输入外劳的建议,工联会认为这是不能接受的。2012年香港的劳动参与率为60.5%,相比澳门的67%及新加坡的66%,香港的劳动力仍有释放空间。政府应主力讨论如何提升劳动参与的方法,而非借助外力。
2008年至2013年第二季不同行业实质平均薪金指数: (1999年第1季=100)
年度 |
2008_Q2* |
2009_Q2 |
2010_Q2 |
2011_Q2 |
2012_Q2 |
2013_Q2 |
13年与08年间百分比改变 |
住宿护理业 |
95.3 |
98.7 |
93.4 |
89.8 |
88.9 |
90.6 |
-4.9% |
资讯及通讯业 |
99.8 |
93.2 |
96.6 |
99.4 |
96.9 |
98.6 |
-1.2% |
饮食业 |
87.8 |
86.8 |
87.0 |
95.0 |
95.0 |
98.4 |
+12% |
运输、仓库、邮政及速递服务业 |
91.2 |
93.3 |
94.9 |
97.0 |
100.2 |
101.1 |
+10.9% |
*Q2指该年度第二季
资料来源:工资及薪金总额按季统计报告
资方强调现时低技术行业人手紧张,然而,根据统计处资料显示,住宿护理业、饮食业和运输、仓库、邮政及速递服务业等行业的实质平均工资,只是仅能追及1999年时的水平,劳工阶层根本未能分享到经济增长的成果。如果此时扩大输入外劳,势必令本地工人工资继续受压。
工联会提交的意见书亦指出行业文化及工作环境均影响劳动参与。例如饮食业行内盛行之「落场制度」,令工作时数间接延长,十分影响年青人入行的意欲。政府应乘着劳动市场出现人手紧张的情况,协助行业升级转型,并趁机检讨行业中不合时宜的做法,推动行业与时俱进,增加行业的吸引力。依赖外劳的後果,是产业结构无法升级转型,不利行业档次提升。
现时香港已有数个输入外地人才的机制,如「一般就业政策」、「补充劳工计劃」等。这些机制中会考虑外劳的工资水平、外劳对本地就业市场的影响、本地的劳工需求等一篮子因素。这些计劃是本港向外聘请人手的弹性处理手法,政府应该尊重现有之机制,而非借故绕过上述机制,以达到放宽输入外劳的目的。
五、劳动力供应关乎社会各界配合,商界应肩负己责
我们看到今天香港的劳动环境,工时长、劳工福利偏低、劳工保障制度(如标準工时、集体谈判权)落後。商界一直指责劳工界阻挠输入外劳,但业界却从来不愿投放资源改善本地就业环境。我们唿吁商界应该负上自身的责任,与政府及劳工界共同合作改善本地的劳动环境,吸引更多本地人投身劳动市场,这才是解决人手紧张的务实做法。
六、结语:
人口政策谘询文件掀起了社会就输入外劳的讨论,我们在此必须要指出,政府如果选择进一步扩大输入外劳,势将对本地基层工人的工资给予进一步的压抑,这无疑把劳工界早年争取最低工资,致力改善基层工人工资水平的努力相互抵消。而且,当基层工人的工资及工作环境长期无法提升,令到生活得以改善,这亦会对社会的稳定治理带来影响。
香港工会联合会
2014年2月21日
[2] 民政事务总署及入境事务处,内地新来港定居人士的统计数字(二零一三年第三季)
[3]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