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提案委员会副主任、工联会理事长黄国表示,两髙报告今日(3月8日)发表,最高法院院长张军作最高法院工作报告,强调「以严格公正司法保障民生福祉」,其中一项就是助力营造良好就业环境,「对平台企业要求劳动者註册为个体户再签订所谓合作合约的,明确依用工事实认定劳动关系,保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合法权益」。内地平台经济发展蓬勃,最高法因应新情况、新需要「用心用情办好百姓身边案」,香港应当借镜。
现时香港的「步兵」、「骑手」等平台工作者,被平台企业定义为「自僱人士」、「合作伙伴」,代表失去法定劳工保障,最明显的就是工伤问题,即使有平台企业为他们购买团险,但是补偿额、补偿时长和工伤病假都同法定劳工保障差天共地。另外,因劳动关系不获确认,平台工作者也丧失了工资保障,收入更加不稳定。
黄国指出,平台工作者受到演算法限制,上缐便被定位安排工作,接单率、踢单率通通影响收入,企业还推出一系列奖罚机制,有效地约束平台工作者的工作模式和收入,这些「用工事实」,不能视而不见。
特区政府为平台工作进行的调查研究拖宕多时,至今未见报告出炉。内地司法不断完善,在保障劳工权益上,香港不能停步不前,是透过修订《僱佣条例》及《僱员补偿条例》抑或其他方法还平台工作者权益,黄国认为要尽快交代方向,不能令香港成为国家补障劳工权益的缺口。
最高法院工作报告还提到建立了粤港澳大湾区司法法律合作接合平台,推动司法法律规则衔接。平台有助发挥大湾区「一国两制三法域」的独特优势,巩固香港作为亚太区国际法律及解决争议服务中心的地位,服务国家高质量发展。
事实上,最高法月前已公布进一步扩大「港资港法」和「港资港仲裁」,在深圳、珠海登记设立的港资企业,可选择香港法律为合同适用的法律;而在湾区九市设立的港资企业,除可约定内地为仲裁地外,也可约定香港为仲裁地解决商事纠纷。
香港是全球唯一一个以中英双语为法定语文的普通法地区,又是全国唯一的普通法司法管辖区。在取得经验后,大湾区内地企业是否可选择香港法律为合同适用的法律?可否约定香港为仲裁地解决商事纠纷?相信这将助力内地企业走出去,有助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的大湾区营商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