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已經持續超過一年,本港不少婦女除了要面對因疫情造成之失業、就業壓力之外,作為家庭主要照顧者,更要承擔大部份家庭責任,壓力沉重,百上加斤。根據工聯會婦女事務委員會(工聯會婦委)於今年2月下旬進行的一項調查,發現逾六成半受訪婦女認為自己的生活變得更困難,更有近半數感到情緒低落、抑鬱或絕望。工聯會婦委希望藉是次問卷調查,了解本港婦女在疫情期間之情緒支援需要,促請政府關注本港婦女因疫情造成的情緒問題,並提供協助。
工聯會婦委於今年2月16至28日,以網上問卷形式,進行「本港婦女在疫情期間之情緒支援需求」問卷調查。最後成功收到共473份回覆,當中421份為有效回應(即受訪者為女性),重點撮要如下:
- 66%認為自己的生活變得更困難;6%表示對未來生活感到擔憂;45.6%感到情緒低落、抑鬱或絕望。
- 有6%受訪者表示以上情況對生活,例如工作或社交等,造成明顯負面影響。
- 2%歸因為疫情令生活方式改變,難以適應;71%表示社交減少,令人覺得孤立無援;58.2%感到「抗疫疲勞」。
- 9%認為特區政府或社區,在協助解決個人情緒需求問題上,沒有提供足夠資源。
- 認為政府資源不足夠的受訪者中,7%希望特區政府或社區能夠提供就業配對服務;47.2%希望有「情緒支援熱線」服務;44.1%受訪者表示,希望有「心理健康教育及諮詢電話熱線」服務;39.6%表示希望有臨床心理輔導服務。
工聯會婦委主任梁頌恩指出,2020年末發生一宗家庭倫常慘劇:母親辭去工作,全職在家照顧3名在學的年幼子女;最後疑因不堪壓力而輕生。疫情下,市民生計的確首當其衝,然而,背後隱藏的情緒健康危機卻備受忽視。透過此問卷調查,發現逾半數的受訪婦女對生活感到擔憂或情緒低落,而生活壓力亦造成她們的無力感,在不同生活層面上,造成明顯的負面影響;可見本港婦女在情緒支援服務上有一定的殷切需要。調查顯示,92.9%認為特區政府或社區,在協助解決個人情緒需求問題上,沒有提供足夠資源。在協助社會重回正軌及跨過難關的角色上,特區政府責無旁貸。
曾任職領隊的陳女士(化名)分享,旅遊業自2019開始受到重創;因為疫情,旅遊業更是一落千丈。面對生計困頓及社會的沉重氣氛,陳女士非常不安。不過為免替家人或朋友帶來額外壓力及擔心,都鮮有向他們傾訴。「在疫情期間,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難處。」陳女士道,「不過有些時候都覺得自己孤立無援,壓力很大,卻又不知到何處尋求協助。」陳女士現今最希望疫情消退,生活可以重回正軌。
工聯會婦委主任梁頌恩表示,除了政府以外,僱主亦有其重要角色。如僱員有輔導需要而需請假,僱主理應考慮彈性處理請假安排,體諒下屬。而目前仍有不少僱員在家工作,僱主應該多加提供資助,補貼開支,幫忙減輕僱員在家工作時的壓力。同時家人亦應多加體諒雙職婦女。婦女在家庭崗位上,多是負責照顧者的角色;疫情下,在家工作的婦女,工作及家庭的場所統一,被迫同時工作及照顧家庭,壓力大增;家人應該多加分擔家庭職責,關心身邊的女性。
工聯會婦委副主任麥美娟指出,工聯會婦委有以下建議:
- 受疫情影響,許多非牟利機構可以考慮以熱線方式,提供更多情緒健康支援服務,如「情緒支援熱線」或「心理健康教育及諮詢電話熱線」等,讓有需要人士求助。
- 促請特區政府於疫後,與不同機構合作並提供資源,為社區內的婦女提供「職業配對服務」,改善「女性貧窮化」的問題。
- 如僱員有輔導需要而需請假,僱主應考慮彈性處理請假安排;並多加提供資助,補貼開支。
- 呼籲家人多加體諒雙職婦女的壓力,主動分擔更多家庭職責。
- 加強情緒健康教育宣傳,「情緒失控,不等於有精神病」,鼓勵有需要之人士積極尋求所需協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