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業率雖持續下調,但疫情持續升溫,而且仍未全通關,市民對前景仍不樂觀。工聯會一項有關「市民對就業及經濟前景」問卷調查顯示,超過四成(40.4%)被訪者對未來一年就業前景不樂觀;有近四成(38.6%)人受疫情影響收入減少,工聯權委建議政府制訂精準防疫政策,在控疫及經濟活動間取得平衡,同時要保障本地工優先就業。
工聯會11月進行有關就業問卷調查,訪問了2,414名市民,當中有近四成(38.6%)受疫情影響收入減少,19.3%人薪酬減幅10%或以上;在收入減少下,36.2%人需要向家人或朋友借貸、節省日常開支以緩解生活壓力。
工聯會權益委員會主任丘燿誠表示,近期社會經濟環境看似改善,但市民仍深受疫情所影響調查顯示當中超過四成(40.4%)被訪者對未來一年就業前景不樂觀,超過五成被訪者覺得現時工作不同程度失業風險,有逾四成半(46.1%)被訪者評估個人年度薪酬調整為負面,39.3%人預計會被凍薪,當中甚至有6.8%人預計會被減薪。
丘燿誠表示特別指出,在近15萬人處於失業狀態下,政府卻透露會再擴大輸入外勞,這消息在此時此刻無疑是對工友落井下石,再惹民怨。被訪者當中超過四成(43.5%)人不認同政府擴大輸入外勞,主要原因是「減少本地工人就業機會」(31.2%)、「本地勞動力未用盡」(23%)以及「抑制本地工資上升」(16.6%),反應輸入外勞只是惡性循環,而本地工友生計因而受重擊,更無助行業及就業市場發展。
建造業工友黃先生在建造行業工作20多年,主要做天花間隔,認為政府有意讓建造業擴大輸入外勞,會直接打翻本地工友飯碗。雖說總在業內有人稱人手不足,大前題就是政府及商界不斷「開新盤」、「無規劃」,令各工種人手分散,加上疫情令工期延誤,工友往往要趕工,增加工作量,形成「一係飽死、一係餓死」的情況。另他認為,擴大輸入外勞只會令行業工作環境更險象環生,原因是本地工友與外勞的施工技術、文化水平、安全意識不同,溝通上或管理上存在一定困難,從而難以建立互助互勉又安全的工作環境。在工人疲勞過度及欠缺安全工作環境下,他更憂慮工傷數字會再攀升,令行業更難吸引新血入行。
飲食業職工總會權益總幹事招冠聰亦表示,過去受到限聚令影響,飲食業朝不保夕,多間食肆、餅店等,甚至過百年歷史的酒樓都突然結業,過百名本港工友被僱主拖欠總金額達千萬元,真正「有汗出、無糧出」。招冠聰亦指,早前因為疫情而流失的人手並未能填補,引致放寬後人手不足,工友身兼多職,便容易過勞及發生職安健問題。故此他要求政府優先解決本港工友就業問題,並加強僱傭條例罰則,保障本港工友。另為增加本地工友的就業機會,政府應盡快解除宴會上限人數及其他限制,回復昔日香港飲食業的繁盛。
香港百貨、商業僱員總會會務總幹事林志忠指,自從放寛食肆限制後,大型商場都出現人潮,但在零售方面「真消費」的只限於消費券推出期間,而大部份市民都是主攻家電、電子產品、日用品、家具等,至於其餘如化妝品、鐘錶手飾等都未回復正常人流,故以銷售佣金為主要收入來源的相關工友,都是以領取較低的基本底薪維持生活。
有見及此,丘燿誠總結時指出,調查結果表現出近四成半(44.7%)被訪者對未來一年整體就業市道感到憂慮,並有覺得「盡快恢復全面通關」(19.2%)、各支援計劃(18.4%)、「推出消費劵」(17.4%)、「調低交通補貼門檻、提供水電費補貼、寬免公屋租金」(14.4%)等,都是最能有效協助他們的措施。
勞福局局長早前公開回應將於明年上半年為護理業推出「特別計劃」,權委對於政府在各行業、本地工友的「薪」、「心」還未完全復甦之時仍有此一步決定表示強烈不滿及明確反對,認為政府不能「捨本逐末」,不能忘記國家奮鬥富強,是根基在「堅持人民至上」的理念、宗旨及初心上。工會亦已表明此次政府放寬外勞,必然會影響本地從業員生計,另更會因而破壞行業生態及工作環境,故權委是不能接受此損害工友利益的決定。
丘燿誠最後表示,工聯會將在下星期二(29日)約見勞工及福利局,向局方提出一系列建議,確保本地工人飯碗不被「打爛」,要求政府:
- 保障本地工人優先就業, 反對擴大輸入外勞
- 制訂精準防疫政策,在控疫及經濟活動間取得平衡;
- 儘早解決內外通關問題,讓香港恢復對內外的經濟往來;
- 研究進階版「臨時失業支援」計劃,為失業人士提供每月上限9,000元,為期半年的資助,當失業率反彈時,能夠馬上啟用;
- 研究長遠的失業援助計劃,修補勞工保障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