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童』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幫助所有居住劏房的兒童搬離不適切居所是工聯會,乃至全社會的願景。幼年蝸居劏房不利於兒童大腦發育、對視力、情緒、脊骨生長等健康,造成惡劣影響。
為解決本港約四萬多18歲或以下兒童居住劏房問題,工聯會立法會議員聯合辦事處早就於6月份發佈《告別劏房從兒童開始》的研究報告,並前後舉行了6場社區支援講座。為進一步深入研究及推進落實「告別劏房由兒童做起」,我們推陳出新「告別劏房2.0」研究報告,該報告收集各界專業人士的意見,並於「告別劏房1.0」的基礎上,聚焦解決「劣質劏房的定義」、「長居劏房對兒童的影響」、「如何吸引有兒童劏房戶搬入『簡約公屋』及過渡性房屋三大問題。
今日(10月12日)工聯會立法會議員吳秋北、鄧家彪、陳穎欣、黃大仙社區幹事李忠澤、荃灣社區幹事夏泳迦﹑葵青社區幹事周潔莹、葵涌西社區幹事陳安妮,特舉辦告別劏房研討會「告別劏房2.0」研究報告發佈記者會,簡述研究主要內容,及匯報調查問卷結果,並邀請工聯會社幹分享經驗及個案。
吳秋北表示,工聯會持續關注劏房問題及房屋政策,於 6 月1 日發佈「告別劏房 由兒童做起 1.0」研究報告及及後舉辦共三場的研討會等,引起社會高度關注。
8月特首李家超就施政報告會面時亦重申工聯會在房屋政策上的倡議,協助特區政府掌握民意,並提出各種方法有目標性「告別劏房」。我們期望政府在新一份施政報告能切實回應基層市民的房屋訴求。
為進一步深入研究及推進落實「告別劏房 由兒童做起」,我們推陳出新「告別劏房 由兒童開始 2.0」研究報告,該報告於「告別劏房 由兒童開始 1.0」的基礎上,集思廣益專家意見,聚焦解決「劣質劏房的定義」、「長居劏房對兒童的影響」、「如何吸引有兒童劏房戶搬入『簡約公屋』及過渡性房屋」三大問題。冀解決本港約四萬多 18 歲或以下兒童居住劏房問題,還劏房兒童一個健康的明天。
陳穎欣指,為進一步找出居於劏房對兒童有多方面的負面影響,此次研究透過專家研討和資料搜集,發現長居劏房的兒童會導致視力衰減、影響腦部正常發育、提升心臟病及其他炎症的患症機率、及居住空間狹窄而導致的脊柱側彎、脊背傾斜等。
以較少受到關注的脊骨健康為例,早年曾有其他機構的報告指出 300 受訪劏房兒童,經脊醫評估近八成接受檢查兒童脊骨都有問題, 而九成與家居有關,多因劏房空間有限長期姿勢不正,常彎腰在床上完成功課等,導致寒背,圓背和脊柱側彎等痛症,嚴重可導致椎間盤和小關節的軟骨磨損和撕裂。一旦脊骨錯位形成,神經訊息的傳遞便會受到影響,身體會出現各種疾病。遑論不適切環境導致的視力衰退、影響腦部發育及情緒病等問題。
為使我們的報告倡議有更堅實的數據⽀撐,工聯會事前亦開展了「不適切住屋環境對兒童⽣活影響調查」,並在第⼀階段研究報告發表後繼續滾動進⾏。截⾄ 10 ⽉ 10 ⽇為⽌,共收到 320 份回覆;經篩選後,有效回應為 229 份。
調查顯示,就居住於不適切居所對家庭成員負面影響的各項描述,表示同意(4分)、非常同意(5分)者介乎 62%⾄ 75%。平均分最高的陳述是「我很擔心子女的成長受到影響」,達 4.14 分;其次為「我經常擔⼼居所周邊的衛生問題」,達 4.08 分;接着就是「居住環境令我的子女無法專注學業」,達 4.07 分。由此可見,不適切居所對受訪者及∕或子女的身心健康、個人成長、人際關係等各方面都造成嚴重影響。
就「簡約公屋」興建地址,受訪者表示有興趣申請⼊住的地區,從⾼⾄低依次為九龍東、九龍西、新界西、新界東、香港島。可見受訪者希望簡約公屋具地理位置、交通配套優勢。
而就入住簡約公屋的考慮因素,選擇得最多的三個選項依次為公共交通配套(66%,N=150)、租⾦ (64%,N=145)、學校網絡(40%,N=91)。結合其他問題橫向比較下,可⾒受訪者入住簡約公屋的考慮因素,與選擇居住現時不適切居所的考慮因素相近。
鄧家彪表示,劣質劏房可從樓宇結構、消防安全;居住面積;設施、環境衛生;租務方面進行定義。
樓宇結構、消防安全方面,可參考屋宇署在《分間樓宇單位不可不知》小冊子中,列出了若干「與分間單位相關的建築工程的違規之處」,例如在分間單位的出口安裝的門/鐵閘阻礙逃生途徑;分間單位不能通往樓宇的出口樓梯等,有違規即屬嚴重劣質劏房。
居住面積方面,建議將界線劃在統計處的劏房戶人均居住面積中位數水平,低於6.0平方米/65平方呎則為劣質劏房;低於公屋擠迫戶標準者(5.5平方米/60平方呎),則為嚴重劣質劏房。
設施、環境衛生方面,以公屋、過渡性房屋、簡約公屋能提供的設施為基準,對比一般居於適切住所家庭的狀況,未能滿足獨立廁所,能夠區分馬桶與淋浴區域;獨立廚房(如有需要),或煮食設備至少不用放在睡房或廁所等條件者,應視為劣質劏房。
租務方面,若業主未有遵守《業主與租客(綜合)條例》(香港法例第7章)、《水務設施條例》、《水務設施規例》(香港法例第102、102A章)法例,其中包括租期開始60日內須向差餉物業估價署提交「租賃通知書」(AR2)及註冊用戶(業主)只可向其處所佔用人(租戶)收回繳交給水務署的水費,不能收取其他費用等針對劏房的租務管制,應視為劣質劏房。
就如何吸引搬往過渡房屋和簡約公屋,工聯會提出以下建議,以供參考:
1. 探討放寬有兒童的劏房家庭須輪候公屋超過三年方能申請簡約公屋的限制,按計分制與供求狀況,讓更有需要的家庭優先入住簡約公屋。
2. 貧窮的兒童劏房家庭,包括正領取低收入家庭津貼、全額書簿津貼和綜援的家庭,可以獲取一定的一筆過搬遷津貼。綜援家庭更可以透過關愛基金或其它慈善計劃申請一些家電和家具;
3. 教育局應該協助劏房搬遷往簡約公屋或過渡性房屋的兒童轉入新學校,並為經濟困難的搬遷家庭提供轉校津貼以購買新校服和教科書等;
4. 房屋署應承諾在過渡性房屋和簡約公屋項目完結時,為合資格上樓的家庭做到無縫銜接編配公屋,避免他們再次居於劏房或其它過渡性房屋;
5. 房屋局定期舉辦「睇樓團」,讓有意申請過渡性房屋和簡約公屋的人士增加對項目和週邊配套的瞭解;
6. 改善簡約公屋項目的交通配套,為有條件項目增加「屋邨客廳」提供社交及託管設施,釋放婦女勞動力,幫助兒童融入社區生活,吸引有兒童的劏房住戶搬入簡約公屋。
7. 在大型的簡約公屋項目提供基層有明顯需求的社會服務,例如就業輔導、再培訓課程、新來港人士適應課程、托兒服務等,讓入住者在家門口都能享有所需服務。
葵涌西社區幹事陳安妮表示,近日陳穎欣議員與房屋局局長探訪劏房時,發現一家五口住在劏房中,父親打散工,母親是家庭主婦,三個子女就在上下床玩耍做功課。劏房的月租5,800元,150呎的居住面積,人均30平方呎,居住劏房對兒童的學習、身體發育影響較大。
葵青社區幹事周潔莹指,葵青區不少建築物依山而建,但凡遇到落雨必定水浸,不時還會污水渠倒灌,更有甚者是蛇蟲鼠蟻問題,嚴重到有劏房戶反應,煮完飯,轉過頭,蟑螂立馬爬到飯菜上,環境極其惡劣,促政府盡快幫助基層市民告別劏房。
荃灣社區幹事夏泳迦分享指,荃灣市中心附近劏房繁多,而這些大廈天台很多雜物,樓下又多攤檔賣菜,可想像周邊環境如何的惡劣。有劏房戶反應,小朋友怕老鼠,夜晚睡不著。但因屋小而雜物多,難以找尋老鼠所在,夜晚只能抱緊才能睡著。
另外有個個案,有名青年獨居於劏房,他與家人關係緊張,自己搬出去住,並不知曉有過渡性房屋申請,亦表示因沒有租金的正式收據,無法證明自己住在劏房,故無法爭取各種房屋福利。
黃大仙社區幹事 李忠澤則指,黃大仙區劏房集中在新蒲崗,牛池灣等地方。他分享個案指,三代同堂本能享天倫之樂,但如果三代同住在劏房則是悲哀,本身他們又屬基層搵食艱難,想盡快上樓,但又不一定能申請在職家庭津貼,生活緊張而壓抑。而工聯會在全港都有團隊,可以幫助全港基層,他們就向我們求尋幫助。
吳秋北總結指,回顧 2022 年度施政報告,政府承諾在五年內興建約 3 萬個 「簡約公屋」單位,加上各非政府機構提供的過渡性房屋至預計可提供共 5 萬個單位,並最早可於 2030 年入伙,再加上公營房屋的供應大幅增加,這令告別劏房由兒童做起變成可行。
然而,我們在「告別劏房 1.0」中建議成立專責委員會,如「劏房監督辦事處」和組織巡查隊,進行跨部門的聯合行動巡查,並建立一套「登記資料庫制度」和進一步為劣質劏房做出定義等倡議並未獲切實回應。因此,我們期望今次「告別劏房 2.0」研究發佈能促使政府在新一份施政報告能切實回應基層市民和我們的訴求,令告別劏房具體路線圖,並達至「民有所呼、我有所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