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首批三十名外勞小巴司機透過政府的運輸業輸入勞工計劃抵港後,其中六名被安排近日參加公共小巴駕駛執照的考試,但僅有三分之一(兩人)路試及格,結果令社會嘩然。多方人士大費周章地解畫,試圖緩解這種尷尬的境況。為此,汽車交通運輸業總工會公共小巴分會在收集會員的意見後,聯同工聯會立法會議員陸頌雄今天(1月16日)舉行記者會,表達本港小巴司機的看法,並且提出改善本港小巴司機就業的建議。
小巴分會主任陳逢源指出,由於本港和內地的駕駛文化、路面運作、考試準則等方面有著不少差別,因此匆忙引進外勞司機,並且沒有合理培訓、讓他們良好適應之下,合格率低是預料之中的。造成這種現象的另一個主要原因在於,相關政府部門在處理輸入外勞司機時缺乏通盤考慮,亦沒有制定更細緻的輸入外勞指引給營辦商,以致外勞司機的考牌成績強差人意。對此,陳逢源認為,在越來越多內地小巴司機來港考牌和準備投入前線運作下,政府官員應當亡羊補牢和採取有效補救措施,解決外勞司機合格率過低的問題。儘管如此,陳逢源認為,在確保本港道路安全的大前提下,相關政府部門不能為了想提高考牌合格率而放寛相關要求,以確保外勞司機的駕駛水平合乎本港標準,讓巿民安心地使用公共小巴的服務。
另一方面,陳逢源表示,根據現時輸入外勞的規定,小巴營辦商提出申請前,要連續14天在勞工處「互動就業服務」網站刊登招聘司機的廣告,但是營辦商一般以只是以14,300元(行業工資中位數)左右的薪金來招聘司機。在這種情況下,一般本港司機在沉重生活壓力下,根本不會考慮應聘,使這個招聘的規定只是徒具形式。諷刺的是,不少營辦商公開埋怨申請外勞司機的成本過高,如要提供培訓給外勞司機、為他們支付考取小巴駕駛執照費用、提供員工宿舍、購買勞工保險、支付近10,000元的僱員再培訓基金徵費等等,令他們聘用外勞的成本達20,000至30,000元。對此,陳逢源指出,運輸署資料顯示,本港在2023年10月持有公共小巴正式駕駛執照的人數有166,187人,但是實際參與前線駕駛的人數估計只有八千人左右,造成這個現象的主要原因是小巴的薪酬待遇低和工作條件差。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工會代表建議政府應當先行要求小巴營辦商改善前線司機的工作環境,如採取月薪制聘用司機,早更司機的月薪應不低於18,000元,夜更司機的月薪應不低於20,000元;而採取時薪制聘用司機,早更司機每小時工資不低於80元,夜更司機則不低於90元;營辦商亦不可以採用拆帳方式來支付司機的薪金。另外,營辦商也改提供加班薪金、休息安排、用膳時間、安排假期及支付假期工資等等。工會代表相信在公共小巴行業改善前線司機的薪酬待遇和工作條件下,其成本也不會高於輸入外勞的開支,因而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現時人手不足和從業人員老化的現象,使整個行業有機會得以持續發展下去。
工聯會立法會議員陸頌雄則批評,運輸及物流局局長在處理輸入外勞司機事務的表現,大概與抵港外勞司機的考牌成績相若,即得分大約只有三分之一,遠遠未能符合行業勞工和社會人士的期望。事實上,自從政府批准輸入外勞司機以來,便官為地造成多輸的局面,如外勞司機在來港工作之前,便要支付中介、勞務和工作簽證等多項費用,而來港工作後,也只能賺取所謂的14,300元的行業中位數工資,還要扣除其中一成作為住宿費,令他們的收入更低;在本港小巴司機方面,由於政府批准輸入外勞司機,使他們一直以來爭取改善的薪酬待遇和工作條件很可能變得遙遙無期;在營辦商方面,小巴僱主要支付多項開支來聘用外勞司機,不但成本增加不少,也增加營運壓力,因而難以投入更多資源來提升服務水平;在社會人士方面,很多巿民對公共小巴改善服務質素望穿秋水,但是在外勞司機考牌成績強差人意之下,亦對未來專線小巴的營運安全亦產生不少疑慮。對此,陸頌雄要求運輸及物流局局長即時進行一個檢討,並制定更加合理可行的方案,以減低本港和外勞司機所受的衝擊及使讓巿民樂於使用公共小巴服務。
另一方面,陸頌雄指出,導致現時交通運輸業營運艱難的一個主要原因在於政府採取過急和過度的鐵路發展策略,以致其他汽車車種服務及營運,受到很大程度的衝擊。他除要求政府未來在考慮鐵路發展的同時,亦需加強鐵路沿線的交通配套考慮,避免扼殺其他車種服務及營運的生存空間。他亦將在立法會層面要求政府考慮對經營困難及提供必要公共交通服務的營辦商/企業進行補貼措施,令其得以改善營運。同時,政府在發放這些補助時,亦應加入保障僱員和基層勞工的條款,讓職業司機賺取合理收入和安心地工作。